芒果瘡痂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芒果瘡痂病
芒果瘡痂病是芒果常見病害之一,而這個病害是可以危害芒果果皮,造成不可逆的重要病害。
芒果瘡痂病的病因是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芒果痂圓孢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芒果瘡痂病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主要危害作物: 芒果
分布為害
主要分布巴西、古巴、巴拿馬、美國、印度、法屬圭亞那、剛果、澳大利亞。這種病害早報道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1991年在廣州花縣嚴重為害。
危害症狀
芒果瘡痂病主要危害嫩葉和幼果,也可以危害枝條和花序,受害症狀因侵染部位、組織幼嫩程度、植株長勢不同而不同。
梢期嫩葉上,從葉背開始發病,病斑多為暗褐色突起小斑,圓形或近圓形,濕度大時可見絨毛狀菌絲體,造成葉片轉綠後扭曲、畸形,當葉柄、中脈發病可發生縱裂,重病葉易脫落,嚴重可穿孔。
幼果感病後,果皮出現褐色或深褐色凸起小斑;嚴重可導致落果。隨着果實增大,壞死斑擴大,逐漸發展成淺褐色的瘡痂斑,較大的瘡痂斑往往能造成果皮凹陷,導致果實畸形,嚴重的果面布滿瘡痂,一般近成熟的果易感病。
幼嫩枝條較容易受害,形成大量略微凸起褐色或灰褐色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顏色較深,乾燥情況下,病斑較小;潮濕時,病斑中央有淺褐色霉層。後期病斑可癒合成較大瘡痂狀病斑,軟木狀,粗糙開裂。
花序主軸、側枝上發病症狀類似枝條上。
注意早期的芒果瘡痂病經常與炭疽病相混淆。炭疽病不會形成瘡痂病的瘡痂狀病斑,而瘡痂病在果實成熟後不會擴展導致果實軟腐,炭疽病可直接使果實後期腐爛,但瘡痂病發生嚴重時,卻可引發采後炭疽病。***後,還需注意果皮擦傷、藥害和瘡痂病的識別。[1]
病原
病原為無性態芒果痴圓孢SPhaceloma mangiferae Jenk.,屬半知菌亞門。有性態芒果痴囊腔Elsinoe mangiferae Bit.et JenK.,屬子囊菌亞門。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休在病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天在適宜的溫、濕度下,在舊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及雨水傳播,侵染當年萌發的新梢嫩葉,經過一定潛育期後,新病部又可產生分生抱子,進行再侵染:果實在生長後期普遍受侵染。每年5-7月,苗圃地里的實生苗普遍受侵染髮病。該病的發生程度與品種有較大關係,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發病較重。[2]
發病條件
瘡痂病的發生與果園濕度有很大關係,田間病殘體是該病害隱藏場所,當條件適合,該病害病原菌即可通過雨水及氣流進行傳播,侵染當年幼嫩組織,特別是花期、幼果期和抽梢期是病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全年均可發生。
一般溫暖多雨的年份發病較多,多霧、露水重也有利於病原菌產孢和病害發生,特別是早晚溫差大,果園濕度大,更適合爆發。此外,該病害發生還與品種有關,在海南主栽品種台農、貴妃比較感病;廣東地區本地*芒較易感病,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發病次之,紅象牙較抗病;廣西、四川地區,桂七、凱特比較感病。
防治措施
(1)嚴格檢疫,新種果園不要從病區引進苗木。搞好清園,冬季結合栽培要求進行修剪,徹底病葉、病枝梢,清掃殘枝、落葉、落果集中燒毀,並加強肥水管理。
(2)在嫩梢及花穗期開始噴藥,約7--10天噴1次,共噴2-3次;座果後每隔3-4周噴一次。藥劑可選川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或80%多菌靈1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600倍液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