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孟浩 | |
---|---|
上海外國語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 |
出生 |
1927年8月 浙江省平湖縣 |
逝世 | 2015年09月01日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胡孟浩,教授。浙江平湖人。1951年畢業於上海俄文專科學校。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語言與文學副博士學位。專於現代俄語語法的研究。回國後,歷任上海外國語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1]、副院長、院長、黨委副書記[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第一、二屆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上海市外文學會第二屆副會長。撰有《無連接詞複合句》、《俄語句子的最小結構模式》等論文,著有《現代俄語句法研究》、《外語教育與俄語句法研究文集》等[3]。
個人履歷
胡孟浩教授1927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平湖縣。1947年進入同濟大學機械系,1949年12月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上海外國語大學前身),1955年8月赴蘇聯莫斯科大學留學,1960年獲莫斯科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副博士學位。歷任上海外國語學院俄語系主任、副院長、院長,兼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第一、二屆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外語學科召集人、原國家教委直屬高等學校諮詢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外語組召集人、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會學科審議組成員、國家博士後流動站評議組成員、上海外文學會副會長、原《外國語》和《中國俄語教學》雜誌主編等職。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鑑於胡老師的傑出成就,1988年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和美國滑石州立大學授予他榮譽勳章。同年,國際俄語教師聯合會頒予他普希金獎章和獎狀。另外,他還被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秘魯聖馬柯斯大學聘為名譽教授。這每一個稱號都包含着數不清的責任和奉獻,都意味着列不完的功勳和心血。然而,這一個個稱號對我來說卻是那麼陌生,因為老師從未提起,因為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老師,一位德高學淵、功勳卓著、桃李滿園、極具大將風範的老師。
人物生平
胡老師在學術上素以刻苦鑽研、敢於創新而著稱。他在現代俄語句法研究的領域裡卓有建樹,他的一些獨到見解和論述贏得了國內外俄語學界的關注和認同。他的副博士學位論文《無連接複合句的研究》曾得到前蘇聯俄語語法學界的好評。他在六十年代發表的論文《現代俄語中幾種由複合句轉化為簡單句的句型》、《俄語第二格名詞用作修飾語的詞序問題》、《俄語無連接詞複合句研究簡史》、《幾種第二部分帶有結構詞彙的無連接詞複合句》等填補了當時國內外在現代俄語研究領域中的一些空白,推動了中國對現代俄語句法的研究。198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論文集《現代俄語句法研究》,其內容被語法專家烏哈諾夫和伊爾契珂娃合著的《蘇維埃時代俄語句法學的發展》引用,其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得到了語法學界的承認。他的《俄語N/vtN4句型的轉換》和《俄語句子的最小結構模式》兩篇論文指出了傳統語法學關於主動和被動態替換論述的局限性,提出了俄語句型結構轉換的方式和條件、句子最小結構模式的類型和基本特徵。1990年由他任主譯的80年《俄語語法》問世,這是一部共300萬餘字的譯著,它的問世是對中國俄語教學和研究的一個極大的推動。
成就及榮譽
1981年,胡老師代表原上海外國語學院會同其他兄弟院校着手籌建了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從此,冷落多年的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活動又得以恢復並逐漸活躍和擴大起來。1986年在他領導下的上海外國語學院和中國其他幾所外國語學院共同倡議組織了一個民間性質的外語院校協作組,這為中國外語院校之間交流信息、擴大聯繫架起了一座橋樑。1984年,胡老師受國家教委委派,率領中國俄語教學代表團訪蘇。訪問期間,代表團會見了國際俄羅斯語言文學教師聯合會(МАПРЯЛ)秘書長科斯托馬羅夫院士,雙方就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作為中國俄語教師的代表加入МАПРЯЛ這一問題達成了協議。1985年,該組織正式邀請中國俄語教師代表團作為該組織的集體會員單位出席1986年的МАПРЯЛ年會,這無疑為加強中國俄語教師同國際俄語教師的聯繫,提高中國俄語教學和研究在國際上的聲譽創造了重要的條件。1985年胡老師在中國首批招收攻讀俄語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幾十年的耕耘,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已培育出桃李一片。如今他的學生已遍布全國,他們遵循導師的諄諄教導,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為中國俄語教育事業做着不懈的努力。
個人其它信息
胡老師在擔任上海外國語學院院長期間,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和畢生的精力,他始終以卓越的領導藝術、求實的工作作風、濃厚的藝術氣質和非凡的個人魅力感染和團結着周圍的人。在他的率領下,全校師生員工齊心協力,共同奮鬥,把學校辦成了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強陣地,把以培養外國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為主的外語學院辦成了一個多科性的應用文科類的外國語大學。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胡老師披荊斬棘、敢想敢幹,在抓師生思想工作、專業發展方向、學科建設、對外校際聯繫、學風改進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實踐證明,他的一系列卓有遠見的設想是行之有效的,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必不可少的。胡老師還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他的外交才能、流利的外語、博古通今的學識、風趣優雅的談吐常常贏得與他打過交道的國內外朋友的深深欽佩。
社會評價
胡老師在中國教育戰線上奮鬥了半個多世紀,擁有輝煌的業績,也經歷過風風雨雨,但他始終忠誠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正是這不同反響的輝煌和難以經受的風雨給了胡老師一顆真正的平常心,造就了他凡事以大局為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蕩胸懷,寬宏大度、正氣凜然的高尚品格,嫉惡如仇、壓邪扶正的過人膽識,風趣幽默、豪爽奔放、瀟灑從容的魅力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