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鼠瓜(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鼠瓜
O1CN01mXmk0c1dJyRApU0Yd_!!0-item_pic.jpg_300x300q90.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qqyou.com/tuijian/ee3f2b241918684b/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老鼠瓜

漢語拼音:Láo Shǔ Guā
別名:苦瓜、野西瓜、抗旱草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溫,歸肝經
毒性:有小毒
功能:祛風止痛,除濕散寒
主治:常用於風濕痹痛,牙痛,泄瀉,痢疾

老鼠瓜,中藥名。為白花菜科植物刺山柑CapparisspinosaL.的根皮、葉、果。分布於甘肅、新疆、西藏。具有祛風止痛,除濕散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牙痛,泄瀉,痢疾。[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老鼠瓜

拼音名:Láo Shǔ Guā

別名:槌果藤(《新疆中草藥手冊》),菠里克果(維名)。

出處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白花菜科植物刺山柑的根皮、葉、果。秋季果將成熟時採收。

原形態

蔓生灌木,長1~2米。根粗大,皮厚,黃白色。小枝淡綠色,幼時有柔毛,後變無毛。葉互生;紙質,近圓形、寬卵形或倒卵形,長1~5厘米,寬1~4.5厘米,先端圓形,具短突尖,基部圓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2~20毫米;托葉變形成鈎刺,長2~6毫米。花單生葉腋,直徑2~3厘米;花梗長2.5~4厘米,無毛;萼片卵形,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後變無毛;花瓣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子房柄長2厘米。漿果橢圓形,長2.5~4厘米,寬1.5~3厘米,內皮呈血紅色。種子多數,深褐色,象蘿蔔子,有辛辣味。

生境分部

生於乾旱有沙石的低山坡、沙地。分布新疆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種子含結合的阿魏酸和芥子酸。種子油中含C18不飽和脂肪酸。葉和末開的花含芸香甙。

性味

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

複方

治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鮮老鼠瓜根皮四份,果一份;或老鼠瓜鮮葉四份,果一份,共搗成糊狀(若稍干,不成糊狀時,可酌加熱白酒適量),用紗布包敷患部,十五至三十分鐘後取下,每日一次,五天為一療程.(性味以下出《新疆中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性味

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根皮、果、葉:外用治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布氏桿菌病。葉:治痛風病。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備註

(1)國外有用老鼠爪醃製的花芽治壞血病者。[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功能

祛風止痛,除濕散寒。[3]

主治

風濕痹痛,牙痛,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內服:煎湯,根皮,3-6g。

注意事項

《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內服宜慎。」

藥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 2、鎮痛作用。
  • 3、抗凝血作用。

相關論述

  • 1、《甘肅中草藥手冊》:「祛風散寒,除濕止痢。」
  • 2、《新疆藥用植物志》:「祛風除濕,止痛,消腫。外敷患處治風濕性關節炎和瘡毒。」

相關配伍

  • 1、治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鮮老鼠瓜根皮4份,果1份;或老鼠瓜鮮葉4份,果1份。共搗成糊狀(若稍干,不成糊狀時可酌加熱白酒適量),用紗布包敷患部,15-30min後取下,每日1次,5d為1療程。(《新疆中草藥手冊》)
  • 2、治痢疾:老鼠瓜或根6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

夏、秋兩季采葉,秋季採摘將成熟的果實並挖根,剝取根皮,鮮用或曬乾。

生長環境

生於乾旱的沙地或石坡。分布於甘肅、新疆、西藏。[4]

參考資料

  1. 老鼠瓜-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老鼠瓜中醫世家
  3. 老鼠瓜-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老鼠瓜-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