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居仁堂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屋》是中國當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屋
幺媽現居住的屋座落在荊州古城中心的玄帝宮街。房屋座北朝南。
玄帝宮原來有一所道觀,因此而得名。現道觀已無,只留街名。
幺媽所居住的房子,有多長的歷史了,幺媽也不知道。但幺媽說,三十多年前屋是這個樣子,現在好象還是這個樣子。
這是一座藍磚藍瓦磚木結構的舊式建築。進大門,有一條長長的約有十幾米的廊道,廊道盡頭是一小天井,天井北面是幺媽的客廳和臥室。臥室的後面還有房子,我沒有進去。
其實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幺媽的這所房子有幾間屋,因為我們到幺媽那裡,活動的空間基本就是通過廊道到客廳,最多到天井西邊的小衛生間裡去一下。
我們坐在幺媽的客廳里,可看到抹着石灰的東牆間,露出幾根棗紅柱子。這就是北方人俗話說的牆倒屋不塌的結構。假如牆倒後,有柱子支撐着屋頂的重量。具有極強的抗震能力。
記得十年前去看幺爹幺媽時,坐在客廳里,仰臉望去。三指來寬的椽子上棚着灰得發黑的舊瓦,瓦片均勻地上片蓋着下片的半截。荊州老瓦房屬干繕瓦,一仰一扣,扣着的瓦把仰放的二行瓦之間的縫隙扣合着。不少瓦縫有光線透進來。有老話說這樣的瓦屋叫漏雪不漏雨,貓從瓦上行走,時常也會把瓦蹬滑而漏雨,大風也可以吹落瓦片,不過,修繕也簡單,用竹竿在下面把滑落的瓦頂回原位即可了。
那時幺爹已患重病在身,本來就不胖的人,更瘦得皮包骨頭,幺媽是位賢慧的妻子,日夜不離地圍着幺爹轉,倒茶倒水端菜端飯。那時的幺爹聽着收音機里的楚劇,雙眼眯着躺在躺椅上,瓦縫間的光線照下來,把幺爹的臉染上一層光暈。而幺媽在天井裡洗着衣裳。這樣的情景一定是十分和諧而感人的。
而今幺爹去世十多年了。老屋裡只有幺媽一人居住。可能屋頂有些漏雨吧,上面用彩色的塑料布罩着。地面的水泥地坪有些斑駁,與白牆舊瓦一起映照的是歷史印跡。
幺媽一直堅持着要居住在這老屋裡。這老屋有太多的記憶,而且,這裡的左鄰右舍依然如舊式一樣的生活,大家閒時坐在街旁,喝着茶聊着天,老太太們哄着孫子孫女,老爺子們一邊聽着楚劇漢劇,一面下着象棋,偶爾也會爭爭吵吵,面紅耳赤,甚至摔棋而去,第二天卻又滿面笑容地不約而至。談笑聲,太陽正午,不久即可聞到各家的炒菜香味,知道他們中午吃什麼菜了。當我們到幺媽家時,那些老太太都笑着說,幺媽,有貴客來了。幺媽也笑着迎來說稀客稀客。
老式的市井生活是極富人情味的。住在這裡的人們,比住在高樓大廈里的人更能享受生活,更感受到傳統的中國人的生活趣味。
我站在玄帝宮街上,透着舒緩的屋頂看去,高空是藍天白雲,一群鴿子在鴿哨聲響中飛來,又遠去。
我看着今年八十多歲的幺媽站在廊道後的天井裡微笑着與姐姐說話。不由得想到,這些老屋是這座城市的守望者,而幺媽則是這座老屋的守望者。
老屋不僅因為它具有居住的功能而讓幺媽守望,更有太多的故事在這裡隨着歲月而發酵,讓幺媽不想也不忍離開。
這裡有孫女們的哭聲笑聲,有女兒的讀書聲,有兒子的問候,有兒媳的笑聲,有幺爹的咳嗽聲,也有幺爹和幺媽在夜深人靜時喃喃的輕聲細雨的說話聲,這裡每一片瓦,每一個角落都寫滿了人生的故事。
如果說老屋是一本書,雖然書頁已發黃,但那上面寫滿了富有人生情感的酸甜苦辣的故事。風雨年年,洗不去歷史的記憶,霜來雪去,壓不住老屋裡萌發出的美好人生嚮往。
幺媽是這本書的寫作者,也是閱讀者。那黃黃的書頁見證着一個家族的變遷和進步。
歷史就如這老屋的廊道,雖有些朦朧,但可以看得到過往的的腳印。
老屋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承載者。
老屋這本書還在繼續書寫着,還在一頁一頁的增厚。那白牆藍瓦,還將會承載着更多的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
劉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學愛好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珠海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