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之後(劉彥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年之後》是中國當代作家劉彥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經年之後
經年之後,我逐漸知道端午的意義不只有粽子的清香可口,還承載着中華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厚重歷史積澱。然而母親沒讀過什麼書,母親也許不盡知曉三閭大夫行吟澤畔的憂嘆,更不懂薰風燕乳、暗雨梅黃時節的詞客傷悲,誦不出「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之類的悠閒意趣,母親的端午心思就包裹在一隻只精心製作的粽子裡。在母親眼裡,清香脈脈的粽子裡不但有兒女們的口腹之樂,而重五之候恰是田間豆熟麥黃、秧苗將栽之際,夏收夏種農事繁忙,實實在在的粽子正是餉田的好餐飯。小小的粽子,牽連着小滿之後、芒種之時多少農家的收成和希冀呵!
母親裹粽子的本領在街坊鄰居中堪稱一絕,母親的技藝傳承於母親的母親,母輩們也許不盡知其所以然,其實在一代代傳承中蘊含的是對傳統習俗和樸素生活的一種堅守。我常想,時節,艾蒿如風,堯都舜壤,菖蒲招搖,江漢千里,龍舟競渡……那是怎樣一種華夏情結、傳統文明的積澱與升華!而這種民族文化精魂的生生不息,正是在田間灶上忙碌而寧靜的日子中如水般浸潤,如水般前行……
今年母親的粽子來得有些早,也與去年有所不同。有幾隻粽子包得格外精緻,並用紅絲線纏繞着,專盛於一盒,剝開來,只見碎玉一般的糯米里鑲嵌着一粒粒紅通通的大棗,紅妝素裹,煞是醒目喜人。我知道,這是母親的粽子裡最莊重、最虔誠的一種,這是母親為她的孫女兒特地備下的。女兒今年高考,母親在用自己古老樸素的方式表達「棗粽」(早中)的殷殷祝願。非獨女兒然,姐姐、我、外甥女都曾受過這樣的禮遇。常憶當年,我還是小升初的考試,外婆在鄉村黃昏的院落里一邊虔誠的裹着粽子,一邊絮絮叨叨地述說着當年舅公是如何吃着她的棗粽而考進城裡上大學的故事……如今外婆已然作古,我們這些當年的學子亦已為人父人母,只有隻只棗粽,甜香依舊。
佳節應時,今年的高考,正逢端午。可以想見,如女兒般的莘莘學子,坐在靜靜的考場上,齒頰間留着粽香,鼻翼間聞着墨香,方寸靈台之間,氤氤流動的自有脈脈心香和泉涌的才思吧。
作者簡介
劉彥林,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