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素日如粥(馬連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素日如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素日如粥》中國當代作家馬連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素日如粥

一日三餐,最好不過粥。粥經精心熬製,朗潤如酯,黏稠似蜜,一碗粥,清香四溢,煦暖悠長,總會讓人想起家的味道

年少時光,最眷戀媽媽熬的粥。媽媽熬粥,工藝和材料都很簡易,淘好了米,放好水,坐在灶台下,用撿拾來的樹枝、樹葉引燃,加一塊兒柴火,慢慢地熬,等她餵完雞,掃完地,幹完了家務,掀開鍋蓋,粥也煮熟了。儘管只有水和大米,但一經媽媽親手加工熬製,我總能喝出粥獨有的韻致,回味不忘。

我也曾問過媽媽,她的粥是怎麼熬的。媽媽總是慈祥的告訴我,加上愛心,加上執着和耐性,慢慢地熬,火候到了,熬出來的粥才好喝。過日子就和熬粥一樣,心裡有苦有難慢慢熬,平靜一點,堅忍一些,熬着熬着,苦水熬盡了,稜子磨平了,日子也就順了。

後來,進城成家,在外打拚,兜兜轉轉幾十年,幾經寒來暑往,歲月洗禮,也慢慢體會到了媽媽的話。為了生計,為了養家,年輕的自己也曾被塵世間的忙忙碌碌所淹沒,整天置身於柴米油鹽中,讓一些雞毛零碎、大事小事推着追着往前趕,過着機械般的日子,重複着天明到天黑,天黑又天明的生活。累了倦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媽媽,想起了媽媽熬的米粥,那感覺,暖暖的,如絲如縷。

無常乃人生常態。在經歷過許多悲歡離合、起伏跌宕之後,隨着年齡的增長,早已習慣了社會上的飛短流長,淡然了許多,但是我的身體卻漸漸不支,胃口越來越差,嚴重影響着我的生活。妻聽說軟粥能養胃,在陶罐里熬最好。便早早地買下罐,準備了足夠的米和雜糧,讓我熬粥喝。說來也怪,熬着熬着就養成了一種習慣。

熬粥的過程,看似容易,卻需要極大的耐心。早晨早起,淘米,加水,入罐,佐以五穀雜豆、枸杞、紅棗、薏仁、百合、冰糖,粥面撒鹼和細油,先開大火,等煮開以後,再小火慢熬,煨得緩緩的像開出一朵朵小花兒,融而不爛,香氣滿屋,然後盛進素白的搪瓷碗裡,用小勺輕輕攪動,挖一口放進嘴裡,軟糯柔滑,滋味綿長。早飯很簡單,雞蛋,米粥,一碟兒醃黃瓜,舌尖上的美味,談不上豐盛,匆匆下肚,倒也渾身覺得潤滑酥爽,柔柔的,像媽媽的手,細微體貼。

「好香啊!」小兒踮着腳尖,立在灶前,臉上堆起微笑。

「來,爸爸給你盛」。我順手拉開櫥櫃的門,拿出碗來,舀了大半碗,盈盈地翻動着米粒兒,小心翼翼地遞到兒子手上,他看着我,笑開了一朵桃花。

妻子早已醒來,經過簡單的梳洗,也聞聲坐了下來。吃飯的時候,一家三口圍座在桌前,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着,想到哪聊到哪,社會新聞、單位趣事、朋友軼事、東家長西家短,聊得很投機,有時兒子急着插上一句嘴,偶爾招惹妻子一頓呵斥,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也很幸福。有時難免吵嘴拌架,磕磕絆絆,一碗粥的功夫,又緊緊地貼心在一起。

出門上班,一左,一右,不必寒暄,各自奔忙。因為彼此心照不宣,只要相互扶持,互為包容,足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素日裡,目送着一季季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穿梭於滾滾車流、人海茫茫中,匆匆感受着時間的急促,日常除了上班,就是孩子,中年的我們疲憊着,也快樂着。

工作期間,懷揣理想,各自奮鬥,互相打氣。晚上下班,我接孩子她買菜,買啥菜?難得妻子總要徵詢我的建議。回到家,照例她負責輔導功課,我下廚做飯炒菜。家務沒有明確分工,順其心情。洗碗、拖地,澆花、整理房間,想幹什麼,隨心所欲,干多干少,也不計較。夜幕漸深,一家人擁粥而坐,看看電視,聊聊願望,各有所需,各有所樂,也算活得雲淡風輕。

時節如流,歲月不居。這一碗碗粥,承載着媽媽的回憶,也溫暖着我的人生。把愛裝心裡,將素日熬製成粥,日復一日,慢慢地釀出生活濃濃的暖意來,使時光以呵護,給心靈以慰藉,何嘗不是一件幸事。[1]

作者簡介

馬連煒,博客丁柘,49歲,業餘從事詩歌散文創作近幾年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