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米(程滿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糕米》是中國當代作家程滿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糕米
糕米,是那個物資匱乏年代,我故鄉老百姓家家戶戶必備的最喜歡的年味傳統小吃之一。它主要用黍子而成軟黃米和大紅棗經過蒸製而成。或有的地方人們亦稱棗子糕、切糕和蒸飯。
說起糕米(棗糕),民間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話說某年關羽①逃往涿洲,開了一個賣黃米糕的小鋪子。一天,有一個兒童由於飢餓和身患疾病,暈倒在小鋪子的門前,關羽見後主動搭救,給兒童飯吃,並抓藥治療。身體治癒後為他找了個在棗園看門的活計。兒童感激,便向棗園主人要筐紅棗送給關羽,以表答謝。
兒童到鋪子後,不見關羽,只見幫工正在蒸撒黃米。幫工見兒童便罵:「你這個歪小子,不好好給人家幹活兒,你是否偷人家的棗吃呢?。」
兒童是個急性子,一聽幫工誤會了自己,受了委曲。便抓起紅棗向幫工扔去,不想幫工躲閃,許多紅棗便掉落在蒸鍋的籠屜里。幫工一氣之下,連忙跑出門追趕兒童。
此時正巧關羽從外面回到鋪子裡,見蒸鍋籠屜熱氣騰騰,於是拿起盆里已經洗淨的剩餘黃米就往籠屜里又撒了一層。等幫工回來,不一會兒黃米糕蒸熟了。關羽用刀切開,見一層紅棗,問是怎麼麼回事?幫工有些恐懼的自言自語:「糟糕,糟糕!」並向關羽如實講出之前同兒童發生的一幕。關羽聽後拍手叫好:「啊!棗糕,棗糕!這個名字好!」於是拿到街上叫買,顧客們都說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功夫賣了個精光。
這一新春美味小吃,每逄新春佳節來臨都會勾起我童年的記憶。
年三十了,白天清掃完年度最後一次衛生。難得悠閒,男女老少一家人圍坐在暖暖的土炕上。爐灶上架起準備蒸製黃米紅棗糕的大鍋。把提前已經清洗淘淨的軟黃米和大紅棗,一層米一層棗的均勻放置好。鍋里水燒開了,從好幾層鐵籠屜疊加起的底鍋邊縫裡,冒出細細白白的霧氣。高潮時發出呲呲呲的響聲,有些潮濕的水霧一會兒就把滿屋子籠罩的像撐起一頂密密麻麻的蚊帳,朦朦朧朧的看不清相互臉面。母親、嫂子、姐姐、我和弟弟,一家人其樂融融,把笑言歡,期盼聖時。享受着那顆顆黃金米粒和個個紅紅大棗摻雜蒸發出撲鼻的米香味兒 、棗甜味兒、潤心入肺的舒心味兒。
一個多小時的蒸煮後,把籠屜上的黃米倒入早已擦洗乾淨的一口瓷製的大缸里。父親、二哥、四哥,三個家中的主要勞力,每人手拿一根長長的擀麵仗,圍在瓷缸周圍,依次轉圈挪動,搗、打、壓、擠那剛出鍋還是熱氣騰騰的黃米紅棗。把它們完全搗碎,變得粘稠,黃的金燦燦,紅的紅彤彤。使得黃里透紅,紅里微黃,粘粘的用擀麵杖一挑,便拉成長長不斷的絲條。讓你看着嘴饞,口水直流,興奮得狠不得上前一次吃個夠。搗好後用乾淨棉布蓋嚴實,把缸抬放在正房的大廳一角,讓其慢慢的涼下來。
大年初一或年後走親戚來客人時,母親會在爐灶的鐵鏊子上抹上香油,把鏟回的糕米反覆煎熱端上餐桌。一盤外焦里嫩,又脆又甜,香味可口的自製糕米呈現在眼前,讓人回味無窮,口福永在。「糕米糕米粘粘的,棗兒棗兒甜甜的,核桃核桃綿綿的,吃到嘴巴饞饞的。」一首歡快的兒歌至今難以忘懷。
註:①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鹽湖區解州鎮)人。東漢末年名將。[1]
作者簡介
程滿倉,山西汾河邊人,當過兵收過稅,最喜歡的一句話: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作文學詩甘當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