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彩軋道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粉彩軋道瓷

乾隆朝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以其豐富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著稱於世。尤其是乾隆早期發明的粉彩軋道瓷就是其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歷年來,粉彩軋道瓷備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價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逾2.5億港元成交,創下了清代瓷器拍賣的歷史紀錄。

粉彩軋道瓷始創於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唐英和景德鎮工匠不懈努力下,借鑑瓷胎畫琺瑯製作工藝而創製的一釉上彩新品種。它的燒制地點就在景德鎮御窯廠,在督陶官們的嚴密組織下,集中景德鎮和周邊地區的最好的瓷用原料、最好的工匠,不惜工本精工細作而成。

基本內容

中文名:粉彩軋道瓷

燒制地點:景德鎮御窯廠

始創於:乾隆早期

發明人:唐英

文物鑑賞

粉彩軋道瓷就是在主體或局部紋飾外的錦地上軋上花紋的瓷器,這種瓷器做工複雜繁瑣。它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用絲綿均勻拍上一層色料(錦地),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繡花針的工具刻劃出細小的、諸如鳳尾形卷草凹紋,從凹紋上可隱約看到白胎。最後配以花鳥、山水或開光等圖飾。

根據紋飾把它分三種形式,第一為常見的鳳尾形卷草紋(圖1),第二為「卍」字紋(圖2),第三為圖案紋(圖3)。第三種製作難度最大,傳世的品種不多見。

在存世的粉彩軋道瓷中,台北故宮藏品最為豐富、乾隆藏品最多,北京故宮次之。民間也有極少數,但多為晚清或者民國仿品,其中不乏老胎新加彩,且做工粗糙。其造型除了常規的碗、盤外,還有燈籠瓶、爵杯、套瓶、轉心瓶等,器身的空雕、鏤雕、堆雕應有盡有。紋飾多以纏枝蓮、洋花為主體,並加飾夔龍夔鳳鴛鴦、蝙蝠、八仙等紋樣,組成各種符合聖意的寓意祥瑞、吉慶的圖飾。

粉彩軋道瓷在乾隆後期均有仿製,但精美程度都不能和其相提並論。

近幾年來,景德鎮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吸收和消化粉彩軋道技藝,為有關文博單位複製了一批以假亂真的仿品,同時還不斷創造、創新了許多款式新穎的軋道瓷。如禮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綠地粉彩軋道花鳥石榴尊,被收藏界譽為新一代「官窯」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