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角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管角螺 |
中文學名:管角螺 拉丁學名:Hemi fusus tuba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 科:盔螺科 分布區域:日本海及中國 東、南沿海地區 |
管角螺是屬腹足綱,盔螺科的海產底棲動物。主要生活在近海約10m的泥沙或泥質的海底,是淺海較大型的經濟腹足類。主要分布在日本海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管角螺生長速度較快。由於它的外型個體大,味美,營養豐富,是高級海產品。 [1]
管角螺外形特徵
管角螺的外殼高12~20cm(約150~300g),1年個體可達5cm,2年可達8cm,個體平均為5cm的幼螺,1年殼高增長率59.5%,體重增長率400%;最大殼高30cm(體重500g)以上,屬名貴海鮮,商品價格比較昂貴。
管角螺生活習性
據相關數據結果表明:管角螺生長速度較快;平均月增長12.80毫米,最大個體49毫米。
管角螺食性為肉食性貝類,其肝胰臟腺發達,喜食雙殼類,尤其是薄殼無足絲種類,如縊蟶、藍蛤、雜色蛤等。食性兇猛,以發達的足纏經住貝殼,口吻伸入體內攝食,剛出膜的稚螺有攝食底棲硅藻的習性,對貝肉、蝦魚肉糜具明顯的趨食性,並當餌料不足時會自相殘食。繁殖季節、交配產卵期間,攝食率明顯下降,不喜揚食。
管角螺的生長與季節(水溫)、個體大小有密切關係。在浙江沿海幼螺飼養試驗中,快速生長期在水溫為20至28℃的5至10月;在10月下旬開始水溫下降到20℃以下時,生長速度明顯放慢;12月中旬當水溫下降至13℃時,幼螺基本不攝食。因此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管角螺處於生長停滯狀態(半休眠),且體重略有下降。
管角螺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海和南海。日本也有分布。海南島產於萬寧、臨高和澄邁沿海 。
管角螺抗體能力
管角螺稚幼螺對低鹽的耐受能力 將5-10mm的幼螺置于海水比重為1.022-1.010,每隔0.002為梯度,結果在24h成活串均可達100%,無異常反應,爾後選擇1.007,1.005,1.002及淡水試驗,結果明顯出現麻醉,在1.007比重下24h後成活率僅53%,恢復正常鹽度仍陸續死亡;而在淡水中2h即出現死亡,即使過渡恢復到正常鹽度死亡率仍達90%以上。
因此管角螺耐受低鹽的下限為比重1.010(鹽度為13.0),而最適海水比重應在1.014-1.022(鹽度18.3-28.3)。
底質適應和耐干露能力 在無底質培育的幼螺常聚集於池壁上,由于于露過久而死亡,有底質的則爬壁少,潛底較多,表明有底質比無底質好,且以泥砂質(粘土質)為最好,成活串68%;泥質次之,成活率47%,砂質較差,成活率29%。在20℃氣溫,遮陽條件下,成螺的耐干能力為48h以上。
管角螺試驗情況
截止2011年來,由於資源量日趨減少。市場售價昂貴,供不應求。部分地區有人進行了人工養殖試驗和人工育苗技術的研究,但剛處在開始階。 管角螺繁殖成功
在上海水產大學、浙江大學、寧波大學等校的一批專家指導下,象山縣高塘島鄉林港村養殖戶陳宏笙成功攻克管角螺育苗、養殖技術難關,現已正式進入批量放養階段。管角螺屬螺中珍品,只重200克的管角螺市場價可賣到每公斤100元以上,在東南亞國家有很好的市場。
管角螺人工育種
挑選殼高13~20cm、體重130~480g的親貝,室內育苗池中暫養半個月左右,暫養密度為6個/平方米。以文蛤、紫血蛤、波紋巴非蛤、翡翠貽貝、牡蠣肉等為餌料,每天換水1次,清洗池子。
在廣西沿海,從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為管角螺繁殖季節,繁殖盛期為4月底至5月中旬。管角螺為雌雄異體,產卵前雌雄親貝先行交配,多數雌螺在夜間至凌晨產卵,白天亦有少部分個體產卵,卵莢從腹足口產出。雌螺喜歡將卵莢產在池中光線陰暗處,通常產卵2~3次。
若雌螺在產卵過程中受到干擾則停止產卵,恢復產卵需3~4d時間。雌雄個體在外形上無區別,但在繁殖季節可根據腹足口和交接器的有無加以鑑別。管角螺的卵莢為淡黃色半透明的膠質膜,呈梯形,上寬下窄,高1.7~2.8cm,寬1.2~1.9cm,厚0.3~0.4cm,在一個柄長0.2~0.4cm的卵柄基部處相連。
每個雌螺一次可產卵莢10~50個,卵莢呈弧形或螺旋形整齊地等距離排列,常集中固着在水泥池的池壁、磚塊上或池底裂縫處。卵子為球形,直徑250~310m,均勻分布在卵莢內的膠狀蛋白基質中,每個卵莢中有卵子1186~3096個。產卵後將親貝移出,卵莢留在原池進行孵化。每天觀察並記錄卵莢內胚胎的發育情況。
管角螺的胚胎髮育都在卵莢內進行,出卵膜即為幼螺,沒有浮游幼蟲階段,卵莢內的受精卵經過30d後發育至幼體,最終發育成形似成體的幼螺,平均殼高達到4.1mm,殼寬2.3mm。水溫24℃~30°℃時卵莢內的卵子要經過1個月的發育,變態成為幼螺才破莢而出,剛孵出的幼螺殼高3~4mm,集中在卵莢周圍,攝食池底和壁上的底棲硅藻。
第3天食性轉化為肉食性,開始趴在投入的新鮮貝肉上攝食。隨着個體逐漸長大,投餌量需逐漸增加。到7月20日,部分個體殼高已達到46.2mm。幼螺以肉食為主,喜食殼薄的雙殼貝類,尤其是肉質較嫩、殼長4~5cm的文蛤、紫血蛤、波紋巴非蛤等。幼螺具明顯的趨食性,在投入貝肉的10min內爬滿四周。
稚螺生長速度快,稚螺對餌料的選擇以殼薄的雙殼貝類(紫血蛤、波紋巴非蛤、文蛤、小竹蟶)為最,牡蠣肉次之,魚蝦米較差。管角螺稚貝培育過程中的自相殘殺現象及動物性餌料費用過高是導致養殖成本過高的問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