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簡稱禮中、禮賢會或RCC,前稱禮賢會中學或RCPHKMC)位於九龍九龍塘禧福道30號,旁為浸會大學道及喇沙利道,鄰近九龍仔的九龍仔公園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學生宿舍舊生樓,校舍後面為格仔山。現任校長為鄧文偉先生,校監為鄧少軒長老。
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東一些國家、佛教在不丹和柬埔寨分別被列為國教[2]。
簡介
禮賢會在港興辦中學之議,在戰後即有會友在禮賢總會提出。1950年總議會決議在般含道84號至86號開辦禮賢中學,但其後認為該址不宜興建一所理想中學。迨至1959年區議會通過向政府申請領地,又值陳翼堅區牧於1961年訪問德國,週遊至13教區(宣傳建校計劃),終獲德國萊茵省教區、及西非利亞省教區資助開辦經費。於1961年正式向政府申請領地建校,由於政府數次更改撥地、補助則例修訂、物價上漲諸因素,屢與政府交涉,致建校計劃受到阻延。
1967年蒙簡乃傑教育司蒞臨慈雲山禮賢會學校視察。對辦學之熱誠及貢獻,極為讚許,遂協助由「受助中學」之申請改為「津貼中學」。同時又獲教育司署學校發展組官長指導協助,建校計劃,始得踏入康莊大道。1968年3月乃正式獲得政府當局通知撥地。區會為加強建委會組織,選出陳翼堅區牧、張景文牧師、李華成牧師、古愛華牧師、曾華葆牧師、麥天方長老、張經源長老、劉偉民長老、汪樹勛長老、陳翼希長老、周祥霖長老、林炳輝長老、彭學高長老、梁恩培長老、胡熙德長老、區天賜教師、黎家駒執事等17人為建校委員。陳翼堅區牧、張景文牧師、張經源長老、彭學高長老、梁恩培長老為註冊校董。另聘廖學人先生為則師;德記公司承辦建築。校舍校則在該年11月12日獲批准;11月18日接收九龍仔禧福道5219地段校址;1969年7月15日舉行動土禮;12月26日興建上蓋。由於工程進行順利,旋獲教育司批准於1969年9月借用九龍堂禮賢學校先開中一4班,使中學提前開學。其後因建築工程費增加與及後山斜坡建築困難,工程於1970年停頓,幾經交涉,後得烈顯倫大律師協助改聘馬海則師,於1972年10月復工至1973年9月竣工遷入新校開課。
禮賢會中學籌建雖經不少阻障困難,但教會兄姊均在信心中仰望上帝;在行動中熱心奉獻。教會為達成建校目標,除德國萊茵教區、西非利亞教區,多次捐款共達50餘萬港元;與及區會撥款60餘萬外,籌委會亦於1967年6月30日發起捐募運動,分向各堂會友捐募,共得38,000餘元。區會青年部為響應區會籌募禮賢中學運動,亦於1969年10月24日在大會堂舉行聯合詩班音樂籌款會,籌款收入港幣28,000餘元。中學落成之際有九龍堂會友趙葉雅宜女士為其先父葉觀炎先生奉獻35,000元作為紀念,故校內5樓有一特別課室命名為「葉觀炎室」。區董彭方信真執事於1975年捐款10萬元作為已故彭學高長老紀念奉獻。彭學高長老乃禮賢會中學之建委及校董,在中學籌建事工上貢獻良多。
禮賢會中學全部建築費共490餘萬元,其中370餘萬元由香港政府津貼,是以禮賢會中學落成為社會承擔教育服務,實有賴香港政府之信任與協助及教會兄姊熱心支持所致。中學於1978年2月26日舉行開幕奉獻感恩崇拜,由德國禮賢會監督辛德納(Rev. Peter Sanders)主持典禮,立石以為紀念。
視頻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時事熱點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與傳播],搜狐,2006-08-10
- ↑ 全球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多災多難至今仍飽受戰火,30%人口吃不飽,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