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井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井鄉

中文名 : 鹽井鄉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芒康縣

鹽井鄉的正式名稱是"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茶馬古道上的明珠,納西族人稱其"察卡"即鹽井,"察"是食鹽,"卡" 是洞眼。它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位於橫斷山區瀾滄江東岸芒康縣和德欽縣之間,是滇藏公路上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東北與四川巴塘相鄰,南與雲南德欽接壤,西與西藏左貢縣扎玉、碧土、門孔等相連,氣候相對炎熱,盛產青稞、大麥玉米小米等農作物,以及蘋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水果。

鹽井是西藏一個神奇的地方,歷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鹽井鹽田這道人文景觀現在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曬鹽風景線,難怪同行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專家王大悟先生向西藏昌都政府大力提議應該致力於將鹽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1]

概況

茶馬古道上的明珠,納西族人稱其"察卡"即鹽井,"察"是食鹽,"卡"是洞眼。納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納西族的東巴教、藏族的藏傳佛教和19世紀傳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諧地共存在這個橫斷山的峽谷古鎮裡。鹽井地處西藏自治區東部的昌都地區東南部,橫斷山脈、寧靜山脈南北貫通,東有金沙江,西有瀾滄江,自然資源豐富,現辟有鹽井自然保護區。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鄉。鹽井也是一個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

地理位置

地處東經98°28′-99°06′,北緯28°37′-29°30′。東與四川省巴塘縣隔江相望,南與雲南省德欽縣毗鄰,西連碧土縣,北接芒康縣。縣駐地鹽井鄉距拉薩市1366公里。距昌都550公里。縣域總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耕地3.96萬畝。

政區沿革

鹽井為漢語名,以當地特產井鹽而得名,藏語稱為擦卡洛。清光緒三十四(1908年)設鹽井宗,1912年後為西康省管轄,1950年為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管轄,1960年鹽井縣與寧靜縣合併稱寧靜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設鹽井縣。

地形地貌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與雲貴高原接壤,屬三江流域峽谷區,地勢北高南低。主要山脈有寧靜山、怒山等,最高峰朋波日峰海拔5084米。

氣候

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乾濕季分明,夏季溫和潮濕,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0℃。1月份平均氣溫-2℃,7月份平均氣候16℃。平均年降水量約500毫米。

水文

境內水系發達,東有金沙江,西有瀾滄江,中有中岩曲河,河流均為南北流向。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自然資源

鹽泉資源豐富,較集中於上鹽井、下鹽井、加達3處,共有鹽泉83個,流量為每日140-2288立方米。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鹽井自然保護區內屬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即達近50種,如滇金絲猴、白唇鹿、馬來熊、水鹿、黑鸛等。野生植物資源也相當豐富,原始森林中有松、杉、柏等樹種,林下有貝母、蟲草、靈芝、黨參等多種藥材;有木耳松茸猴頭菌、等食用菌;果木有梨、桃、桔、蘋果、葡萄、石榴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