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齒欲脫兒輩憂之書三十韻以廣其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病齒欲脫兒輩憂之書三十韻以廣其意》是一首古詩。從古至今,詩歌是世界不同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心靈的吟唱,表現人類最真摯、永恆的情感。
中華的古典詩歌代相承傳,積澱千年,新詩發軔於外學,如今也有百年。兩種體式、兩種傳統並存於當今詩壇,各美其美,並駕齊驅。在歷經歲月的沉浮後,這些由前人書寫下的經典名篇一直影響着當代人的生活,在信息技術不斷變化的當下,詩歌仍是國人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1]。
“ |
我齒落已慣,人聞亦尋常。今年一齒杌,兒曹忽驚皇。 雲此口之戶,位稱文學堂。祿算系崇替,言音資品量。 不似頤頷間,虧殘有遮藏。咀嚼縱少利,形顏固無傷。 一笑謂兒子,汝言吾豈忘。我本田舍子,傳家只耕桑。 偶然誦書史,遂登文翰場。懶散二十載,紆朱佩金章。 槁虛生蠹蟫,負乘來寇攘。扁舟四千里,隆赫當秋陽。 親交喜我還,我亦念舊鄉。炎焦夾醇酎,合沓鍾胃腸。 致困誠有以,扶顛亦多方。根柢既以撥,枝條孰能當。 翻思赤舌初,雷風挾冰霜。傍觀為縮頸,親知走如狂。 生還自不意,敢復希太康。齒缺患語訛,老韓方亦良。 復雲妨貴仕,我已歸農莊。此外惟年壽,豈不在彼蒼。 乳飲且百歲,我猶能糗粻。所念齒髮衰,壯志或少荒。 百里行未半,前途凜瞿塘。青編有聖賢,綠野有稻粱。 持滿自我力,干譽期爾行。茲事苟不忒,吾生從短長。 存乎彼誠善,去也誰能防。無為重戚戚,此物本太剛。 |
” |
— [明代]顧清 |
中國詩詞大會
唐詩宋詞是中國歷史上的點綴,也是中華文化[2]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瑰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唐詩宋詞的熱愛,也引發了一股國風熱。國人喜歡詩詞是一件好事,也正是為了激發國人學習唐詩宋詞的熱情,中央電視台特別舉行了《中國詩詞大會》。
央視的這般舉動正是為了弘揚詩詞的美,振興詩詞的風骨。自從《中國詩詞大會》開辦以來,就引起了不少熱度,很多詩詞愛好者都成為了這檔節目的參與者。
近年,出現了越來越多和古詩詞有關的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好詩詞》、《唐詩風雲會》等等,這都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古詩詞文化的普及和教育,而這一點非常明顯地表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上。
古詩詞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語文考試中多答對了幾道題,不僅僅是帶來文雅的談吐和非凡的氣質,古詩詞,對孩子的人生格局,思想高度更是有着深遠的影響。
喜歡古詩詞的人,不拘泥於小小的一方天地,他們在古詩中見過歷史變遷,見過為人處世的道理,見過氣吞山河的胸懷、見過豪情壯志的志向,而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看人生,幫助孩子建立更宏大的格局,擁有更完整的三觀。
然而古詩詞的素養不是一夜臨時抱佛腳,而是需要長期地積累,反覆地品味,不斷地探索回顧和思考,只有這樣,古詩詞才能沉澱為一個人的氣質,內化為一個人的骨血,成為他生命成長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 ↑ 詩詞鑑賞 |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詳解及鑑賞示例,搜狐,2019-04-03
- ↑ 【大愛中華|00】中華傳統文化 ,搜狐,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