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料所有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指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結成的經濟關係。從表面上看,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人對物的占有關係,實質上它是通過對物的占有而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由誰支配,不僅決定直接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而且決定着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指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結成的經濟關係。
從表面上看,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人對物的占有關係,實質上它是通過對物的占有而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基礎。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由誰支配,不僅決定直接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而且決定着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
簡介
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它的整體。不能簡單地在所有制與生產關係總和之間劃等號。因為,客體不同的所有制雖然分別存在於再生產的各個領域,但是,它們只是各個領域中人們進行活動的社會條件和前提,而生產關係除了所有制之外,還包括以它們作為條件建立起來的人與人的相互關係。
生產資料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生產資料總是歸一定的階級、集團或個人所有、占有、支配的。人們在生產中所使用的生產資料,可能是屬於自己所有,也可能是屬於別人所有;生產資料的主人可以自己支配、使用屬他所有的生產資料,也可以在取得一定利益的條件下,讓生產者占有、支配或使用它們。這樣,在生產過程中,人們便在生產資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上,彼此發生一定的關係。即使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自己占有、支配、使用生產資料,也存在這種關係。這是因為:①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有時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一個集體,聯合起來的共同所有者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所有制關係。②個體的所有者也不是孤獨的、與社會不相往來的人,他要同社會發生一定的關係,譬如,排斥別人的侵占,才能自己占有、支配和使用自有的生產資料。總之,為了進行生產,人們不僅同生產資料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還通過各自的對生產資料的職能,在生產資料方面相互結成一定的經濟關係。這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資料所有制、所有制和生產關係的總和是內涵和外延不完全相同的經濟範疇,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當作同義詞使用。
例如,在直接生產過程中,除了生產資料所有制之外,還有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如何具體結合,人們在生產中各處於什麼地位,彼此結成什麼關係,生產者如何分工、協作,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如何按比例分配在各個部門,等等。
可見,社會生產關係作為全部經濟關係的總和在內容上是比所有制更為豐富和複雜得多的。要深入分析社會生產關係,就不應把它們混同起來,而要按照恩格斯的啟迪,把所有制和人們在各個再生產領域的相互關係,分別作為生產、交換、分配的「條件」和「形式」去研究。
例如,在研究社會主義分配關係時,不能只停留在勞動產品歸勞動人民所有這一點上,還要研究這些產品根據什麼原則,以什麼方式、形式,經過什麼途徑、層次,按什麼比例分配等等複雜的問題。
性質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由所有制主體決定。所有制主體是指所有制關係的擔當者以及相應的經濟權利、責任、利益的承受者或領屬者。它包括不同的階級、階層、社會集團和個人,並存在着不同的組合狀況。從主體的階級屬性看,生產資料所有制有奴隸主、封建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所有制。在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中,按主體組合的情況看,又可區分為屬於勞動者個人的個體所有制,屬於全社會勞動者共有的全民所有制和屬於部分勞動者共有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屬於生產資料公有制,剝削階級的所有制和勞動者個體所有制則屬於生產資料私有制。但由於勞動者個體所有制主體本身就參加勞動,不產生剝削他人的關係。
經濟關係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客觀存在的經濟關係。但在一定的社會裡,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已有的物質利益,用一定的法律形式把生產資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關係固定下來。這就出現了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而且,隨着經濟關係的發展,這幾方面的權利又經常相互分離,採取了獨立的形態。許多資產階級學者不懂得經濟關係和法權關係的聯繫和區別,只看到法律上規定的生產資料的權利關係,錯誤地認為生產資料所有制只是法制範疇。實質上,關於生產資料的各種法律權利,不過是所有制經濟關係在法權和意志關係[1] 上的反映。如果沒有客觀上存在的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方面的經濟關係,作為法制範疇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決不會憑空出現。
視頻
生產資料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