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照片來自大英圖書館


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是開啟女性平等的女性之一, 她強調理性教育,並於 1792 年出版了一本書籍,《婦女權利的辯白: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 批評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 ,又譯為女權辯護》,這是最早一批有關女性主義的哲學作品之 一,而她的主張至今仍是女性主義運動的基礎。 《女權辯護》出版的背景是在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下完成的,大革命也在英國引發了 一連串的論戰,許多政治評論家從政府討論到了人權、政教分離。瑪莉加入論戰是為了回擊 一位法國議員所發表的《公共教育報告》,其文中寫道:「男性註定是這個世界舞台上的表 演者......父系家庭更適合於女性的教育......」瑪莉受到其文章的啟發因而寫下《女權辯護》一 書。同年著名的法國女權主義者瑪麗•古茲(Marie Gouze,1748~1793)也發表了她的《女性與女 性公民權宣言》。法國大革命提供了婦女更多爭取權力的機會。

「女人在哪裡?」

淺談女權的興起 3 《女權辯護》是一篇很長的評論文,所有主旨都於第一章裡頭出現,而後再透過她自己 及其他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的討論,而其中心論點是:「女性應該受到理性教育,以給予她們 機會向社會做出貢獻,而不僅於奉獻於家庭。」並主張女性毫無疑問的具備理性思考能力, 並不像是其他哲學教育家所認為女性不具備理性或抽象的思維。在《女權辯護》中,瑪莉對 於感性的氾濫進行了批評。她認 為理性與感性應相輔相成。她並不排斥感性,而運用理性的論證與感性的修辭捍衛了自己的 立場。而我認為感性並不是不好,但它絕對不是女性的專門用詞。男性不該以感性、情緒化...... 等的言詞來貶低女性。理性絕對不只是男人的專利,而感性也不只是女人才有的,所有的人 類都能有權利選擇理性亦或是感性。

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說過:「女人被教育成是男人的玩物,一隻在男人身邊發出響 聲的玩具,不論男人要求取悅他的理由是什麼,她都必須隨時在一邊陪笑著。」女性應有獨 立工作權,有受教育權。並十分反對哲學家盧梭(Jean-Jaques Rousseau,1712~1778)於其 1762 年的著作《愛彌兒 Emile》所寫的:「沒有女人男人依然存在,沒有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問題...... 女人是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哺育男人、更要照顧男人,要安慰、勸慰男人......」盧 梭認為女性受教育是為了要取悅男性,對此,瑪莉還曾針對盧梭做了抨擊,她摘錄了一大段 《愛彌兒 Emile》並評論道:「對於這一天才的文章,我除了說它是色情哲學之外,沒什麼話 好說的了。」雖然盧梭對於啟蒙時期的貢獻很大,但他同大部分的人一樣忽略了婦女的權益 問題。

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曾寫道:「從身體的構造上來看,上帝似乎是為了讓男人獲得 更大程度的美德而將男人創造出來的。但是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來作出結論,說男人的品德在 本質上應該是存在差異的。」她並不強調兩性平等,而認為不論男女都應遵守相同的道德準 則,雖然瑪莉對男性在力量與勇氣上擁有的優 越地位的敬重。而且她並未稱自己為女權主義者,因為女權主義(feminism)一詞要到 1980 年之後才開始出現。但《女權辯護》一書的確為了女權主義鋪了路。就像一位女權主義者所 寫的:「瑪莉‧伍爾史東克拉芙特告訴女性,她們擁有與男人一樣的能力,並應該享有相同的 權利。」這也該是現代女性應該知道的。也許我們絕大部分沒有與男人相同的體力,但並不代表我們不具有理性的思考能力,這點,從居禮夫人身上就能略知一二。

本文旨在探討一位十八世紀中後期的英國女作家瑪麗?吳爾史東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以下簡稱為瑪麗),她對當時英國社會各種有關兩性不平等的互動關係反應在政治、社會、教育、哲學各方面的所見所思,其系統性的論述,其與同時期女性思潮的交流互動,以及其兩性思想對當代人們的啟發性影響。 十八世紀的英國社會塑造出的女性行為標準,簡而言之,即為「端莊淑女」(the proper lady),及由此一標準延伸出的各種行為規範,例如謙虛、忠貞、柔弱、順從、依賴。以往人們多從男性利益的角度來詮釋這些女性特質,而將之視為女性(應實踐)的美德;瑪麗卻從兩性平等對待、與人權的觀點切入,論證說明這些看似美好、實則帶有箝制性且不利於兩性的女性特質,正是阻礙女性開發理性、獲取知識、實踐美德的主因。而將這些人為的、不自然的女性特質加諸女性身上的父權體制與男性觀點,則是瑪麗所要質疑並挑戰的主要目標。

瑪麗借重男性思想家揭櫫的理性思想,重新詮釋「人權」理念,使理性的主體包含兩性,使行使權利的對象擴及為兩性。她從家庭中父權至上的權力運作,論述到政治社會中男性獨佔公民權利與權力的不平等機制,並進一步提出具體而建設性的實踐改革之道。她主張由教育著手,根本改變人們的心態、思維、觀點、行為;此種教育制度必須由政府公家辦理,以避免以往家庭教育、私立學校與住宿學校產生的弊病。她並以身作則,力圖打破舊有的女性形象,重塑一健全而有利於兩性的女性形象。她更從功利性的角度出發,以此說服兩性為達良善社會的理想,共同努力改進。她明確指出社會欲有所改善,則女性首須獲得權利,才可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一個有能力盡義務、享權利的公民。

瑪麗的兩性思想建立於理性調節情感、情感推動理性的思想基礎上,以女性權利為改善兩性互動、改革社會的起點,以兩性互助互利為目標,以人人實踐美德、共臻良善社會為終點。其思想雖可大致包含於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思潮內,深入分析之,則其另具有烏托邦主義、及社會主義、激進主義的成份在內,可謂與其同時代女性思潮的先鋒,有其不可輕忽的貢獻。瑪麗的兩性思想對於兩個世紀後的當代人們,實仍具有許多啟發性與進一步詮釋與探究的價值。

[1]

視頻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