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花屬菊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狗娃花屬(學名:Heteropappus Less.)是菊科下的一個屬,該屬均為小一、二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該屬約有3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中部及喜馬拉雅地區。中國有12種。該屬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萊辛(英語:Christian Friedrich Lessing 1809–1862)於1832年設立。
- 中文名狗娃花屬
- 拉丁學名Heteropappus Les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紫菀族
- 亞 族紫菀亞族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中部及喜馬拉雅地區命名者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萊辛
- 命名時間1832年
- 模式種狗娃花
形態特徵
葉互生,全緣或有疏齒。
頭狀花序疏散傘房狀排列或單生,有異型花,即外圍有1層雌花,放射狀,中央有多 數兩性花,都結果實,有時僅有同型的兩性花而無雌花。
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近等長或稍覆瓦狀,條狀披針形,草質,至少內層邊緣膜質。花序托稍凸起,蜂窩狀。雌花花冠舌狀,舌片藍色或紫色,頂端有微齒,或極少舌片不存在;兩性花管狀,黃色,有5不等形的裂片,其中1裂片較長;花葯基部鈍,全緣;花柱分枝附片三角形。
冠毛同形,有近等長的帶黃色或帶紅色的細糙毛,或異形而在雌花的冠毛極短且成冠狀,或有時雌花無冠毛。
瘦果呈倒卵形稍微扁,下部極狹,被絹毛,有較厚的邊肋。
主要價值
狗娃花屬植物大多數具有清除瘴氣,減輕炎症等功效,用於治療流感,麻疹,猩紅熱和血熱等疾病,是中國的傳統中草藥。[1]
分布情況
約3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中部及喜馬拉雅地區。我國有12種。
下級分類
狗娃花組 Sect. Heteropappus
假馬蘭組 Sect. Pseudocalimeris (Kitam.) Tamamsch.
所有物種
阿爾泰狗娃花 H. altaicus
普陀狗娃花 H. arenarius
青藏狗娃花 H. bowerii
華南狗娃花 H. ciliosus
圓齒狗娃花 H. crenatifolius
無舌狗娃花 H. eligulatus
拉薩狗娃花 H. gouldii
狗娃花 H. hispidus
砂狗娃花 H. meyendorffii
台北狗娃花 H. oldhami
半臥狗娃花 H. semiprostratus
韃靼狗娃花 H. tataricus
模式種
狗娃花 H. hispidus 一或二年生草本,有垂直的紡錘狀根。莖高30-50有時達150厘米,單生,有時數個叢生,被上曲或開展的粗毛,下部常脫毛,有分枝。基部及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倒卵形,長4-13厘米,寬0.5-1.5厘米,漸狹成長柄,頂端鈍或圓形,全緣或有疏齒;中部葉矩圓狀披針形或條形,長3-7厘米,寬0.3-1.5厘米,常全緣,上部葉小,條形;全部葉質薄,兩面被疏毛或無毛,邊緣有疏毛,中脈及側脈顯明。頭狀花序徑3-5厘米,單生於枝端而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長7-10毫米,徑10-20毫米;總苞片2層,近等長,條狀披針形,寬1毫米,草質,或內層菱狀披針形而下部及邊緣膜質,背面及邊緣有多少上曲的粗毛,常有腺點。舌狀花約30餘個,管部長2毫米;舌片淺紅色或白色,條狀矩圓形,長12-20毫米,寬2.5-4毫米;管狀花花冠長5-7毫米,管部長1.5-2毫米,裂片長1或1.5毫米。瘦果倒卵形,扁,長2.5-3毫米,寬1.5毫米,有細邊肋,被密毛。冠毛在舌狀花極短,白色,膜片狀,或部分帶紅色,長,糙毛狀;在管狀花糙毛狀,初白色,後帶紅色,與花冠近等長。花期7-9月,果期8-9月。
廣泛分布於我國北部、西北部及東北部各省,也見於四川東北部(城口、巫山、萬縣)、湖北、安徽、江西北部、浙江及台灣。生於荒地、路旁、林緣及草地。海拔達2400米。也分布於蒙古、蘇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朝鮮及日本。
此種多變異,包括許多的變種及變型。舌狀花冠毛有時全部為白色的膜(Aster hispidus var. heterochata Franch. et Savat.)有時部分短膜片狀,部分長糙毛狀(Aster hispidus var. merochaeta Franch. et Savat.)但在同一株上有時也可見到這些變異。舌狀花的舌片有時較短或不存在(var. disciflorus Komar.),產於我國東北部,但不常見。舌片有時藍紫色且短(var. decipiens (Maxim.) Komar.)。
另一方面,此種由於植株的發育狀態不同,曾經被視為不同的變種,如:有時莖較低,數個叢生於根頸,葉較小而植物全部被密粗毛(Aster hispidus var. microphyllus Pamp.)見於湖北及安徽;有時莖數個簇生於根頸上,而植物較大, 全部近無毛(Heteropappus pinetorum Kom.),見於我國東北及河北,常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種(Ta mamschan, 1959);有時植物全部近無毛或被疏毛(H. hispidus var. elongatus Novopokr., in Sched.),分布於蘇聯西伯利亞南部及我國東北。有時莖高大,多分枝,株物全部近無毛,頭狀花序較大,見於四川東部及陝西東南部。這些變種與原變種之間常有逐漸的變異而不易區別。
通常 H. decipiens Maxim. 被視為本種的異名,但據 Voroschilov, 此植物的頭狀花序在舌狀花開展時徑約4-5(6)厘米,舌片經常存在,全部舌狀花有發育的冠毛,分布於蘇聯遠東地區,在我國東北也有。
H. hispidus Less. var. pinetorum Bar. et Skv. non H. pinetorum Kom. 可能是本種的一個發育變型。[2]
相關研究
該屬常被合併於紫菀屬中。據德國物理學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萊辛認為狗娃花有些物種的舌狀花有極短的冠毛;是與紫菀屬區別特徵,但紫菀屬的少數種也有此特徵。日本植物分類學家田村道夫把冠毛同形的紫菀屬的一個組的一些種也合併入此屬。美國植物學家勒德洛·格里斯科姆指出狗娃花屬管狀花花冠裂片4短1長而呈兩唇狀,較長的裂片超過其它裂片約1毫米(有些物種達到花冠全長的五分之一),與紫菀屬的管狀花花冠裂片有基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