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的教育情節(柳書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的教育情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的教育情節》中國當代作家柳書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的教育情節

父親是一名退休教師,一生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7年3月6日,因家境貧寒,我父親從上蔡完中輟學回家。當他走到上蔡縣城西城門時,吃力地爬到城牆上,把背包和書包放在地上,渾身有氣無力,面朝東坐在背包上。他長時間向學校方向注視着,坐在那裡,像雕塑一樣動也不動,像與親人分離一樣難捨難分,熱淚像斷線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他嘴裡喃喃地念叨:「就這樣輟學不上了嗎?如果繼續上吃什麼?」當時,我爺爺奶奶去世早,家裡有位70多歲的曾祖母,還有個6歲的姑姑,他們三個相依為命,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哪裡有錢供應他上學。

3月4日學校召開的全校班幹部會議場景,不時在父親眼前閃現。我父親是以初中二年級一班團支書的身份參加的會議。校長講道:「現在我們國家經濟困難,同學們要放棄助學金,自力更生求學……班幹部要帶頭……」他當時就想:自己是一名班幹部,要聽學校領導的話,寧願不上學,也要放棄助學金,減輕國家負擔。為此,他第一個報名放棄助學金。可沒有了助學金之後,預示着他卻再也無法繼續學業了。

父親坐在城牆上,他反覆思考着,回到家怎樣向奶奶說呢?如果老少爺們兒問我你怎麼不上學了?我又該怎樣回答?心亂如麻,思緒萬千,他一直坐到日落西山,才慢慢地走下城牆向家鄉走去。

回家早了,怕被別人看見覺得丟人。父親回到家中,曾祖母和姑姑都已入睡了。父親拍了拍門,喊了幾聲,曾祖母才聽出是我父親的聲音,把門打開。在昏暗的豆油燈下,曾祖母看到父親背着被子和書包,她吃驚地問道:「你咋把被子、書包背回來了?」父親說:「奶奶,您年紀大了,我回來在家裡伺候您呢,不上學了!」曾祖母一聽,隨即拿起笤帚就打他,非常氣憤地說道:「我天天省吃儉用,鹽都捨不得吃,把咱壘院牆的磚都扒掉賣了,供你上學。好不容易上中學了,你卻不上了!」

父親是個苦命的孩子,五歲喪父、七歲喪母,是曾祖母把他養大的,從小到大曾祖母從來沒有打過他。父親抱住曾祖母的腿放聲痛哭,也把睡夢中的姑姑吵醒了。曾祖母打了我父親又心疼,摟住他也哭了。這時,父親就把校長開會的情況告訴了曾祖母,曾祖母說:「咱的親戚都窮,地吧,地入社了。你沒有了獎學金,是真上不成學了。」父親一家三口,哭一會兒,說一會兒,剛剛懂事的小姑姑也跟着哭。一直到天明,一家人都沒有睡覺。

那時候,農民剛轉高級社,依靠掙工分吃飯。父親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和社員們一起下地幹活去了。有人問他:「你咋不上學了?」他說:「俺奶奶年紀大了,妹妹又小,俺家沒人掙工分,吃啥呢?」   父親參加社裡勞動的第二天,高級社的黨支部書記張學孟找到他,說:「聽說你不上學了,是真的嗎?」父親說是真的。他說:「明天上午,你到咱村寺西小學教書去吧!」父親說:「我剛下學,又年輕,能中嗎?」他說:「咱學校老師又劃兩個右派,讓他們去縣磚瓦廠勞動改造去了,有兩班學生沒老師教。昨天晚上黨支部開會研究,讓你去寺西小學當老師。」

1957年3月9日,父親走馬上任,開始了他一生痴心不改的教學生涯,到寺西小學教二年級語文、數學課,兼任班主任。教室是暫用第九生產隊的兩間會計室,裡面連一張課桌都沒有,同學們聽課時坐在板凳上,做作業時坐在地上,趴在板凳上。

麥罷開學後,父親教的班連教室也沒有了。第九生產隊打的糧食,除了交公糧外,剩餘的全部儲存到二年級的教室里。他們就把課堂搬到外面,在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桑樹下學習。上了兩個星期多,大桑樹下又垛了個麥桔垛。本來寺西學校有三個班都是借用的民房,在萬般無奈情況下,父親就把學生帶到離三年級比較近的胡同里,利用房屋山牆擋着太陽光的蔭影讓學生坐在那裡聽課。上午坐在胡同的東邊,下午坐在胡同的西邊,這樣曬不住學生。如果天下雨了,父親就和三年級老師結合,暫時合班實行複式教學。

父親多次找高級社領導要求解決教室問題,可他們也無能為力,堅持了一個多月,放暑假了。放暑假時,父親又找到支書和社長,他們答應暑假過後一定想辦法解決。

暑假過後,新學期開學了,父親與學校的李校長共同去找支書和社長,支書說:「我們已找了幾家社員協商過,咱拿錢租房屋他們也不同意。你們先開學,我們再想想辦法。」

學生在露天的外面又上了一個多月的課,不知不覺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涼,同學們還在外面上課,把孩子們凍病了怎麼辦?

一天晚上,父親回到家裡給曾祖母商量:「奶奶,咱們家三口人住一間,騰出兩間做教室,您看行嗎?40多個學生連個安穩的學習地兒都沒有,我天天心裡不好受呀,有時我愁得連飯都吃不下去。」曾祖母是個明白人,看我父親很為難,就滿口答應說:「好呀。咱明早上就動手挪東西,整理屋子,明天下午你就把學生帶來上課。」父親還趁星期天在院子裡搭個草棚,把家裡的鍋灶壘在裡面。就這樣,父親教的學生才算有個安穩的學習地方。

我們家的房子無償讓學生使用,教室有了,但缺少桌子,孩子們仍坐在地上,趴在板凳上寫字。這樣,怎麼會把字寫好呢?父親和曾祖母商量:我找兩個人,咱管兩頓飯,我們三個托一些土坯,給學生壘成土桌子用。曾祖母很支持父親的意見。

土坯曬乾後,父親找到第八生產隊隊長,把土坯搬運到家中,又拉了一車土和泥。趁星期天,在曾祖母的幫助下,父親自己動手把土桌子壘好了。同學們坐在有土桌子的教室里讀書、寫字,都感到特別高興。

父親坐在家裡就能輔導學生學習,同學們一到校,他就給學生布置作業。父親還給同學們講:「同學們,原來咱沒有教室,沒有桌子,很多時間流失了,我們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出來!現在我們有教室了,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雨淋,能平安舒適地坐在屋子裡讀書、寫字。因此,我們要聽毛主席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努力學習,聽你的話!」

自從踏進寺西小學那天起,父親就立下了「把青春獻給孩子們」的錚錚誓言。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工作中,他把拳拳舐犢之情灑向了學生的心田,孩子們也把父親當成了他們的父母。

有一天,學生張治國,雨天赤腳上學,不小心腳丫子被碎玻璃片劃破了兩寸長的口子,血流如注。父親慌了神,趕緊掏出手絹纏緊傷口,張治國疼得直哭,父親心疼得也直流眼淚。父親給學生們留完作業後,趕緊將他送去鄉醫院治療。當時,也不知父親哪裡來的那麼大的力氣,不顧雨打路滑,背着體重比他少不了多少的張治國,一口氣跑到無量寺衛生院。醫生急忙對他進行包紮治療,父親付了款後,又把張治國送到家中。

還有一次,學生焦瑞不慎摔倒一塊石頭上,碰裂了嘴唇,鮮血直淌,父親心疼得哭了,趕快背着她到醫院做縫合手術……

父親班裡有個叫李平的後進生,因父母離異而被拋棄,只得跟着奶奶生活。他因失去了父母之愛而感到孤獨、自卑。幼小的心靈失去了平衡,他破罐子破摔,逃學、遊蕩,還抽煙,連留兩級,期末考試仍是倒數第一。父親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不忍心看着這顆稚嫩的苗兒萎蔫,因為父親有失去父母之愛的痛苦。因此,父親決心用熾熱的愛去撫慰那顆冰冷的心,主動找他談理想,談人生,和他交朋友,給他講老作家姚雪垠爺爺小時候刻苦自學的故事,鼓勵他自尊自強。冬日裡父親給他送棉衣,雪雨天讓他在自己家裡吃飯,對他關懷備至。終於,他那顆冰冷的心復甦了,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上升,期終考試得了全班第三名。

1959年4月份,柳莊大隊支書周國貞找我父親說:「寺西學校附近又找一所民房,把你那班學生帶回去,由你擔任寺西小學校長,負責學校全面工作。原來那個校長犯了錯誤,被開除回家了。」

第二天,父親把學生帶回寺西學校,全校七個班,十位老師,只有一位公辦教師,父親既擔任校長,又教四年級語文、數學課。當時,公社輔導站領導不讓他教語文課擔班主任,說校長工作忙。父親找領導說:「我帶着這班學生打了兩年'游擊戰』,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感情,我實在離不開他們,我寧願忙些、累些,也要教語文課兼任班主任。」

在事業上,父親是一個鍥而不捨的探索者,他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得有「一桶水」,得有一股涓涓的「長流水」。他深知,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教學經驗少,但他時刻不忘銳意進取,不斷學習,只要聽說哪位老師在教改上有了新經驗,他必定專程造訪,問經取道。

在工作中,父親以身作則,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一心撲在教學上,從不計較個人名利,40餘年來他教的班級考試成績在全鄉都名列前茅,曾多次被評為鄉、縣、市級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

父親常常自豪地向我們說道:「回憶我的一生,把青春、智慧和汗水都獻給了孩子們,獻給了我熱愛的教育事業。雖然我因為教學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苦中有甜並快樂着,我心中總充滿着一種難以言表的幸福感。我終生不悔,也很自豪!」[1]

作者簡介

柳書波,河南省上蔡縣人柳,現供職於河南省上蔡縣教育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