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與子(趙紹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與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與子》中國當代作家趙紹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與子

前段時間,我的小外孫對一本《父與子》的翻譯圖書很是着迷。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連環畫經典,作者是德國漫畫家卜勞恩。卜勞恩把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故事用畫筆畫下來,讓所有的人分享他與兒子之間的快樂情感。1944年卜勞恩去世,而在隨後的70多年裡,《父與子》從德國傳向世界,仍然長盛不衰。

孩子痴迷此書,是因為書中繪製的幽默搞笑內容,生活中很難見到和自身體驗得到,看了很開眼界,異常開心。

因歷史、文化、地域之差異,中西方文化的父子關係也有較大差別。西方是海洋民族,主張開放、相互尊重、平等溝通。父子之間能以朋友的方式交流,父子關係相對和諧。在教育方式上,鼓勵和支持孩子性格獨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成年後,父親不干涉其思維想法和要做的事情。

中國深居內陸,形成了固有的階級傳統模式,倫理道德都是從屬關係,或曰不平等關係。再者孝是對兒子的一個角色要求,強調兒子對父親的絕對服從。兒子要維護父親的尊威,而這種定位下的父子是很難正常交流的。至今,這種模式仍被許多傳統家庭所堅守,所以中國的父子關係,從古代延續至今一直比較疏遠。

這些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中西文化的相互激盪、共榮互進。中國文化重孝悌、重等級、重禮規、重操守。西方文化重人性、重平等、重自由、重張揚。就文化的本質而言,這些都是構築文化體系的的側面,不可對立和偏廢。

今年春節前後,我無意目睹了幾個當今中國版的父與子場景,從中看到了中國父子文化中呈現出的一些新氣象、新模式。雖然談不上幽默,但也饒有趣味。

一次是年裡十一月份的那場大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來。'』一早起來,地上積雪半膝深,人們不僅未感到雪之寒冷,反而紛紛走到戶外踩雪、玩雪、品雪。縣城幸福湖公園裡。一對父子迎面而來。大人三十來歲,小孩有十來歲。那麼厚的雪,大人走在上面就很吃力,小孩可想而知。一會兒鞋踩在雪裡拔不出來了;一會兒鞋筒、褲管里灌進了雪;一會兒路邊的法桐樹上掉下大團大團的雪,打在孩子的頭頂上,而後又落在脖頸里;一會兒大人緊走幾步,讓孩子追着走。父子倆在這冰雪世界玩得很開心。孩子從中增加了對雪的認識,鍛煉了雪地跋涉的體能,增強了耐寒的體質。大雪,幾年難遇一次,抓住機遇,讓孩子欣賞雪景之美,體驗踏雪之艱難之樂趣,這個父親的'』着意安排'』也太有匠心了。

另一次是春節過後,在城南的運糧河邊,一對父子各執一根魚竿在垂釣,引起我的好奇。十來歲的孩子,揚竿、看竿、打窩、裝餌、摘魚等套數動作嫻熟。好一幅父子垂釣圖啊!這童子功里,沒有父親的悉心陪伴和言傳身教能行嗎?從小培養孩子參與實踐活動,認真、完整、單獨地做好一件事情,增強孩子的獨立處世能力,是每個做父親的重要職責。有這樣的父子情和父親的這般傾心,別愁在日後的事業和人生中,這孩子釣不到'』大魚'』。

還有一次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我上街觀賞夜景,在華興小區門前的人行道上,看到一個五六歲的男孩打着燈籠,由其父親領着在街上轉悠。小孩打的不是時髦的塑料燈和電動卡通燈,而是非常傳統的用彩紙糊就的公雞燈,紅羽毛、綠尾巴非常鮮艷,裡面插了一根蠟燭照明。父親一邊陪護孩子走着,一邊給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元宵節打燈籠的故事,以及一些俗語趣事。在人流熙攘、華燈璀璨的大街上,這對父子別樣盈眼令人心動。'』正月十五雪打燈'』、'』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公雞燈,一火籠'』,這些頗具傳統韻味和現場感的諄諄言辭,不僅使孩子聽得入迷,而且充實了孩子幼稚的童心。這是多麼純潔、多麼綠色、多麼富有詩意的時刻呀!這絕非單純意義上的打燈,其實是一次生動的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儘管這盞普通的公雞燈散發的光亮十分微弱渺小,沒有大街上的耀眼的華燈和五彩繽紛的電子燈籠那般絢麗奪目,但孩子從中接受的歷史文化信息卻另有異彩,這父子情也太有情致了。

偶然遇見的這幾組父與子交流活動的生動畫面,使我看到新時代中國父子關係的新進步。其中的平等交流、涉世教誨、文化傳承、實踐體驗、共同快樂等,充滿了社會正能量。這真是:

父子情,父子情,家家戶戶一本經。

國外經驗可借鑑,基本國情不能丟。

莫羨西方月亮圓,中國太陽別樣紅。

子教父養承天意,童子即抓勿敢松。

羊羔跪乳鴉反哺,一切皆在付出中![1]

作者簡介

趙紹文,50後,網名'』山水之間'』,河南省博愛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