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焉耆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52年12月,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康復、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占地總面積3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600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14770.47平方米,綠化面積已達65%以上。目前編制床位300張,固定資產5500萬元。現有職工464名,其中在編職工291名,聘用職工173名,主任醫師職稱7名,副主任醫師職稱29名,中級職稱58名,研究生學歷4名,大學本科生60名,大學專科生125名。
基本情況
焉耆縣人民醫院設有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肛腸科、急診科、手麻科、藥劑科、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等20個臨床、醫技、門診科室和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並設有黨政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感染管理控制科、病案室、財務科、科教科、網絡室、後勤服務科等十個職能科室。
焉耆縣人民醫院擁有先進的雙排配置西門子螺旋CT機、西門子乳腺機、美國GE數字化B超診斷儀、美國產順康前列腺三晶片氣化電切鏡、腹腔鏡、美國史樂輝關節鏡、意大利產HD113D成像超聲診斷系統、意大利產移動式X光機、意大利產C型臂(帶數字減影)、意大利產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DR)、GE500mA X光機、日立7080、7020全自動生化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日產胃鏡、血液透析機、體外碎石機、高壓氧艙、鼻竇鏡等大型醫療設備150餘台(件)。先進的醫療設備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促進了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目前我院已自行開展胸腰椎爆裂骨折經前路、後路椎體次全切椎管減壓植骨內固定術、複雜四肢及骨盆骨折手術、關節鏡下行半月板切除成形術、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鑽孔引流術、腦積水腹腔分流術、腦膠質瘤及大腦凸面腦膜瘤切除術、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小兒疝疝口關閉術、闌尾切除術、經後腹膜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消化及泌尿系各種癌症根治術、卵巢囊腫剔除術、子宮肌瘤挖除術、子宮全切術、立普刀及宮腔鏡手術、白內障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上瞼下垂矯正術等手術,在開展微創手術方面名列全疆縣級醫院前列。同時,與專家合作開展了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關節鏡下行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骨巨細胞瘤切除人工植骨融合術、甲狀腺腺葉全切及根治術、經輸尿管鏡氣壓膽道碎石術、食道癌根治術、宮頸癌及卵巢癌根治術、鼻竇鏡行鼻甲部分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上頜竇開創引流術等具有三甲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高難度複雜手術,在骨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等學科領域走在了全疆縣級醫院的前列。
焉耆縣人民醫院不斷拓寬對外交流途徑與渠道,先後與北京解放軍304醫院,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兒童醫院,河北省人民醫院、第二、第三附屬醫院,河北廊坊眼科醫院等建立了業務指導關係。2005年8月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遠程教學會診定點醫院。與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二附院、附屬腫瘤醫院、新疆建工醫院、烏魯木齊市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與技術協作關係,聘請了原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CT室主任、影像主任醫師洪潤環教授,原巴州人民醫院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宗藩,原巴州人民醫院腦外科主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楊盼來,原農二師醫院病理科主任、病理副主任醫師張志高、原巴州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心臟彩超副主任醫師齊錦華5位在醫療學術界享有較高聲望的專家、教授常年坐診。並根據臨床工作需要經常聘請疆內外資深知名專家來院講學、會診、查房、手術及解決疑難問題。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醫院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7年醫院門診人次133778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944人次,增長率為4.65%;出院人次為1115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98人次,增長率為27.4%;手術人次為236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3人次,增長率為17%;床位使用率為113.15%。2007年總收入為3932.3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0.68萬元,增長率為23.98%,其中醫療收入2052.42萬元,占總收入的52.19%,藥品收入1146.23萬元,占總收入29.15%,財政補助工資629.60萬元,占總收入的16.01%。
我國醫院歷史
我國是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之一。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1]。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2]」,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