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潮汕地區 |
中文名稱: 潮汕地區 外文名稱: Teochew/Chaoshan area 別名: 粵東地區 地區方言歌: 故鄉是潮汕 |
潮汕地區(Chaoshan area),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語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是通行潮語、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區, 包括汕頭(經濟特區)、潮州、揭陽 三市。
潮汕北靠蓮花山脈,南瀕南海,西至惠來縣,東至饒平縣, 與台灣對望。潮汕四市在地緣、文化、民俗、語言上相近相親, 三市涵蓋11區6縣2縣級市普寧總常住人口1800多萬,總面積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是著名的僑鄉、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3000多萬海外潮汕人魂牽夢繞的家鄉, 是泰國五大帝之首達信的故鄉 。潮汕僑批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
潮汕是著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亞洲玉都、 中藥名城 、紡織 、五金 、不鏽鋼 、日用陶瓷產業基地 ,汕頭11個淘寶鎮位居廣東第一 。自宋代以來享有"嶺海名邦、南國邦郡、海濱鄒魯"之稱。當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詩稱"渴慕潮汕幾十秋" 。
潮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名茶之鄉,美食之鄉,柑桔皇后之鄉、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欖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潮州菜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 ,2004年潮菜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
潮汕古稱潮州,自古為廣東地。[1]
歷史沿革
建制之前
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新石器時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潮汕潮安池湖的貝丘文化,距今約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時代繁榮時期的狀況。
潮汕普寧虎頭埔窯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證明潮汕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着自己的先進文化,經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綜合,從而得以壯大。虎頭埔窯群的發現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粵東地區是蠻荒之地"的觀點 。
商朝時潮汕為南越地。潮汕饒平浮濱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文化遺存。
西周、春秋時期為揚越境地。
戰國時期為百粵地。
建制沿革
潮汕地區歷代同屬潮州,當代原來同屬汕頭市,潮汕政區在秦漢屬南海郡(廣州)揭陽縣,在晉、南北朝、隋曾名義安郡,唐曾易名潮陽郡,隋唐、五代十國、宋稱潮州,北宋潮州管轄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合稱潮州三陽,元稱潮州路,明、清稱潮州府,潮州府管轄的海陽、潮陽、揭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潮汕民系8縣合稱潮州八邑,潮汕三市從古代潮州到當代汕頭市均同屬一個城市政區,1991年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三個地級市。自古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 ,是歷史相承、山水相連、族群相同、潮語相通、利害相關的地區。潮汕地區歷史上長期為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外貿易歷史悠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顆璀璨明珠 ,是廣東經濟的第二增長極,一直到改革開放前,是廣東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城市 。
行政區劃
潮州八邑即是潮汕地區、潮汕民系和潮汕商幫,是今海內外潮汕人最廣泛認同的界定標準。今潮汕地區的汕頭、潮州、揭陽3個地級市分治的格局由原汕頭地級市1991年分置而成,潮汕三市主要境域均從潮州八邑析置。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潮汕民系8縣,也稱潮州八陽,是潮汕地區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汕地區明清時期名稱潮州府,明清潮州府的商民經商於國內外各商埠,兼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清乾隆三年(1738)置豐順縣後,潮州府轄9縣,均是從北宋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名稱均帶有"陽"字,即海陽、揭陽、潮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饒平別稱饒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由於北部山區的大埔縣居民是客家人,故置豐順縣後仍稱潮州八邑。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潮州八邑包括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自古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是歷史相承、山水相連、族群相同、潮語相通、利害相關的地區。潮州八邑同屬潮州府管轄,同屬潮汕方言區,同屬潮汕文化圈,同屬潮汕商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同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華僑華人中尤為顯著。隨着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
歷史文化
潮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鮮明的色彩,蘊涵濃郁的中古遺風,因而被漢學家譽為"中原文化的典櫥" 。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刺潮影響、促進和豐富了潮汕文化。著名的北宋詩人陳堯佐稱譽潮汕是:"海濱鄒魯是潮陽"。
苦難史
內地苦難
潮汕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是從北方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信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汕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海外苦難
潮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汕人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 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之說源於上世紀初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東方猶太人》一書。拉瑪六世在位期間掀起了第一次排華高潮,由於潮汕人在泰國華人中占大多數,這就是這一稱號的由來。
商幫
潮汕地區開始有較明顯的實物輸出跡象,約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潮汕地區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活動的最早實證在西漢中期至東漢、潮汕地區通商海外的開始最晚發生在610年;宋代便有外商到達並經常性往來潮汕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