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河崔氏,中國魏晉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漢時崔業定居於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故城縣),後世遂稱「清河東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由來)。
漢末時崛起為關東望族,魏晉時期冠冕相襲,南北朝時進入鼎盛時期,並在北朝初年達到極盛,北魏孝文帝(元宏)時入「盧崔鄭王」四姓高門;唐代時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十二人,與博陵崔氏、范陽盧氏並稱為「崔盧」,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聲望。[1]
姓源
崔氏源出於姜姓,是齊太公的後裔。齊丁公的嫡子季子將繼承權讓給了齊乙公,以崔為采邑,於此終老,有子穆伯,後世便以崔為氏。穆伯的十一世孫崔杼擔任齊國的正卿,有子崔成、崔彊,後娶齊桓公的後裔東郭姜,生崔明。慶封攻殺崔成、崔彊,崔杼與東郭姜自殺,崔明躲在墳墓中逃過一劫,之後出奔到魯國,繼任魯國卿大夫。崔明有子崔良,崔良十五世孫為崔意如,意如有二子:崔業(字伯基)、崔仲牟。兄弟二人在西漢初年分別定居於清河郡東武城縣與涿郡安平縣,崔氏家族遂分為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兩支,並為著姓。漢末三國時期,清河崔氏始有崔琰、崔林等人揚名史冊,南北朝時達到極盛,號稱「門榜盛於天下,鼎族冠于海內」,地位延續至唐末,五代以後衰落。
郡望
清河崔氏的郡望為清河郡,屬冀州,東漢時也稱清河國、甘陵國,北周時也稱貝州,隋唐時為清河郡或為貝州。清河崔氏的祖居之地在清河郡下轄的東武城縣(今河北故城縣南部地區),西晉太康年間改稱為武城縣。因此在史書和墓誌中,對清河崔氏族人的籍貫多記載為「清河東武城人」,西晉以後也稱清河武城人,北周隋唐時也稱貝州武城人。
兩漢時期的清河崔氏
根據唐代林寶《元和姓纂》、劉禹錫《崔倕神道碑》等文獻記載,清河崔氏約在西漢初年就已經形成,始祖為崔意如長子崔業,但翻遍正史,一直到崔業的十二世孫、漢末三國時期的崔林和他的從兄崔琰才在《三國志》中出現本傳,這也是清河崔氏家族被載入正史的首次記錄,而崔林崔琰之後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員的本傳和墓誌在追溯兩漢先祖的記載中,絕大部分也都限定為漢末的崔林、崔琰二人,只有極少部分墓誌提到了漢代的崔業,至於崔業至崔林崔琰中間的人物、仕宦則無記載。據此現象,夏炎《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指出,其原因就當時來看有兩種可能:一種原因可能是在崔林、崔琰之前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員默默無聞,仕宦不顯,無所作為,而不齒於將他們載入史冊。另一種原因是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之前的資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亡佚了。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之前先祖的史載缺文的情況,直到北宋時期才發生了變化,在歐陽修、宋祁等人修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清晰地記載了崔業之後清河崔氏成員漢朝人名及其仕宦情況,其原因不得而知,或許是後人偽造,或許是當時又發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所未見到的珍貴資料也未可知,總之《新表》中關於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以前先祖的記載,成為現存的關於這方面的惟一資料。
發展
自崔業定居清河東武城後,根據《新表》所提供的資料,至漢朝時清河崔氏已發展為四大重要支系:崔業六世孫崔泰子崔恪一支,崔業六世孫崔泰子崔景一支,崔業八世孫崔密子崔霸一支,崔業八世孫崔密子崔琰一支。此外,在以上四大支系以外,還存在一些尚未確定來源的零星旁支。此後活躍在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歷史舞台上顯赫一時的清河崔氏成員,基本上都是這四支的後代子孫。
在東漢末年,清河崔氏興盛的主要有兩支:崔業八世孫崔密子崔琰一支、崔業六世孫崔泰子崔恪一支。崔琰是東漢冀州名士,曾任曹魏尚書、中尉,為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稱漢末三國時最為德高望重的名士,在北魏孝文帝時代,崔琰的後人崔宗伯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之一,成為了北魏上層核心統治集團的一部分,此後一直十分顯貴。崔業六世孫崔泰子崔恪一支,在漢末的代表人物為崔林,是曹魏尚書崔琰的從弟。崔林為曹魏四朝輔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陽鄉侯,開三公封列侯之端,崔林的後裔一度發展極為興盛。崔林子崔參,崔參的孫子崔悅、外孫盧諶、溫嶠等都有名於當世。西晉末年大亂,崔悅與盧諶最初被段末波留滯,後來仕於石虎。崔悅之子崔潛,任前燕黃門侍郎,崔潛子崔宏(字玄伯),曾在前秦、後燕任官,後來被北魏道武帝重用,崔宏子崔浩襲爵白馬公,被魏太武帝重用。崔悅一系在北朝有士宦記載者13人,入魏後代平均士宦品級為3.5品,可見其地位之高。然而北魏太武帝晚年,國史之獄爆發,崔浩被夷族。崔浩堂弟崔蔚逃到江左,仕於劉宋,直到魏孝文帝年間才返回北方。唐代清河崔氏依然顯貴,有十二位宰相,清河崔氏小房還被視為閥閱之最。
房支
清河大房,北魏撫軍將軍、殿中尚書、文貞侯崔休的後代,號為清河大房。
清河小房,北魏太子舍人崔夤的後代,號為清河小房。
清河青州房,劉宋泰山太守崔輯遷居青州,後代號為清河青州房。
許州鄢陵房,崔蔚幼子崔彧居於鄢陵縣,別出一房號為許州鄢陵房。
鄭州崔氏,北魏郢州刺史崔蔚定居於滎陽郡,後代號為鄭州崔氏。
南祖崔氏,包括三個支系:烏水房,崔曠隨慕容德南渡黃河,定居於齊郡的烏水,後代號為烏水房。北魏冀州刺史崔群定居於藍田縣,後代號為南祖崔氏。北魏尚書、御史中丞崔逞第五子崔禕四世孫崔溉,後代號為南祖崔氏。
定著房
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許州鄢陵房、鄭州崔氏、南祖崔氏,合稱清河崔氏定著六房。
禁婚家
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北魏清河崔宗伯二子、崔元孫二子被列入禁婚家,其中包括清河大房、清河小房的全部以及清河青州房的一部分。
著名族人
唐與五代宰相(十三位宰相)
崔龜從,出自清河大房,唐宣宗宰相。
崔彥昭,出自清河小房,唐僖宗宰相。
崔群,出自清河小房,唐憲宗宰相。
崔鄲,出自清河小房,唐宣宗宰相。
崔圓,出自清河青州房,唐肅宗宰相。
崔元綜,出自鄭州崔氏,武則天宰相。
崔知溫,出自許州鄢陵房,唐高宗宰相。
崔昭緯,出自南祖崔氏烏水房,唐昭宗宰相。
崔慎由,出自南祖崔氏烏水房,唐宣宗宰相。
崔胤,出自南祖崔氏烏水房,唐昭宗宰相。
崔詧,出自南祖崔氏崔群支系,武則天宰相。
崔神基,出自南祖崔氏崔溉支系,武則天宰相。
崔協,出自清河小房,後唐明宗李嗣源宰相。
崔儦是北齊高陽太守崔仲文的兒子,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大房」,世代為顯貴的大姓,年輕時依仗自己的才學和門第,看輕世人,曾在家門前題字:「沒讀過五千卷書的人,不能進這個屋子」。隋朝時,崔儦擔任員外散騎侍郎,當時越國公楊素地位十分尊崇,楊素看重清河崔氏的門第,於是為兒子楊玄縱娶崔儦的女兒為妻,聘禮非常豐厚。開始迎接新娘的時候,公卿滿座,楊素命人用馬匹去迎接崔儦,崔儦故意穿戴破爛的衣帽,騎着毛驢前來。楊素推讓崔儦坐上座,崔儦有輕視楊素的神色,禮節非常傲慢,言語又不恭順。楊素憤怒的拂衣而起,竟然離開座位。幾天後,崔儦才來道歉,楊素如當初一樣對待他。
視頻
清河崔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為隋唐時期名門望族,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