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叢隱孤芳(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深叢隱孤芳》是中國當代作家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深叢隱孤芳
每次來蘇州,必擇一園林觀賞。這個秋天,特意來留園賞菊。留園的菊,開得孤隱。經過一個狹窄的入口,兩道高牆夾着50米長的曲折走廊,不像是進了園林,似貿然闖入一富貴人家,幽雅古樸揣個滿懷。兜兜轉轉,繞過迷離暗沉的漏窗和洞門,抬頭看見巍峨的灰白牆上印有「古木交柯」四字,孤高樹下一叢明燦燦的菊。暗暗淡淡的紫,素素淨淨的白,融融冶冶的黃,襯着那灰暗斑駁的牆壁和飛檐,一角落的幽雅清味,恣意流溢着優雅之美,有勾魂攝魄的驚艷。
不捨得挪足,任遊人身後往返喧囂,立花叢畔發痴。
復前行,豁然開朗。湖光山色中,人語喧聲。一池清水映照岸邊紅楓,左側迴廊畔一樹葉正黃,水上泊二舟。一舟敞開,一舟設棚頂。皆無人,無楫。仿佛不為渡人,只為承載落葉和一湖的寒風瘦雪。其旨意,原本也是營造一種蘇州原味。「君到姑蘇間,人家盡枕河。」漁火檣帆,夕陽蓬背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成為古舊畫卷中的留存,古籍中的記錄描摹。今人看到的,也不過是門票和遊客堆砌的繁華熱鬧。眼前這菊叢,秋陽,泊船,帶給遊人的僅是一種慰藉。其中韻味,概似王稼句《聽櫓小集》中的一段描述:「世道太平的時候,過日子就像是這櫓聲一樣,咿咿軋軋,不緊不慢,安謐里有着生趣,平淡中自有歡欣。」
穿水池,水中有錦鯉游轉。枯荷的倒影,是蕭瑟,亦是一種簡意美。摒棄繁華的清淡,接近水的顏色。明處白淡,倒影清晰;暗處深綠,一泓黛墨。眼前深秋景象,狀似胡蘭成寫給張愛玲那般:「我坐在忘川里的湖邊,看微風拂過,湖面飄浮着枯黃的柳葉,柳枝垂落水面,等待着給予的飄落,那是種凋零的美。」
折入一庭院,另有洞天。枝葉扶疏間,又現幾株菊影。迴廊復折,忽見對岸聳立的奇石冠雲峰下,群菊簇擁盛開。大多呈熱烈盛放姿態,花朵攢密硬實;少些打着圓滾骨朵。尋芳者相繼而至,攝影,品賞,各自流連。菊,自古文人多垂青。孤高也好,隱逸也罷,不過是人的一廂情願。在我看來,眼前不過是一叢花,實實在在的盛放,帶來蓬勃之美,以及秋意浩蕩。
菊邊略作躑躅,折入茶室。二婦人守着舊茶櫃,閒聊,嗑瓜子。儂軟蘇州話。室內遊客幾近滿座,無奈擇坐於臨近門扉的一小木桌邊。桌靠牆邊,上有一雕花木格漏窗,窗外假山鏤空可見。清明光影中,一瓷盆中花朵灼灼。抬頭可見溫暖秋陽和繁密菊叢。
獨自喝茶,看茶葉在杯中浮沉。喝茶一事原本簡單,不過是舉壺,落壺;舉杯,落杯。拿起和落下,二個動作反覆而已。千利休禪師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茶葉在水中浮浮沉沉,人在塵事裡起起落落。二者形式相似,意義卻迥然兩個天地。茶浮沉,得清明。人浮沉,生昏濁。此刻,天高雲淡,秋陽照菊黃,喝茶賞菊,占盡好時光。
看那檻外一蓬蓬叢菊,柔和又清敏,既呈盛烈之勢,又顯含蓄矜貴之美。在文人眼裡,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花中隱士」的雅稱。「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狄菊之落英」。黃色是中華民族最高貴的顏色。自古以來,菊黃也是賞秋不可或缺的一抹雅趣。在民間,菊花也有哀悼的意思。人生的蒼涼,有時候連表達也愛莫能助,白菊一朵寄哀思。菊花渾身是寶,花可賞,蕾可藥,囊可枕,釀可飲。宋代《全芳備祖》書中對菊的概述:「所以貴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高人隱士籬落畦圃,不可一日無此花也。」
一個人遊園也有好處,不必牽掛同伴的遺落,也不必顧及旁人的興致。東西南北不辨,漫無目的閒逛,覺得甚麼好看就多瞅幾眼,覺得無趣便抬腳走人。賞完菊,忽入盆景區,一藤架上虬枝枯瘦,如狂草嶙峋,隱隱透出遒勁古意。葉聖陶寫蘇州園林藤蘿之美:「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留園之美,中部山水見長,東部以建築為主,西有林深野趣,北部竹籬小舍,其間走馬觀花,除卻那幾叢燦然炫目的菊,倒也別無他念。 [1]
作者簡介
賀湘君,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吉安市作協會員,西部散文協會會員。曾用筆名:雪裡梅香,曉君,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