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紅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紅門位於岱宗坊北,在泰山腳下,是中線登山的起點,因嶺南崖有紅石如門而名,創建時間無考,明清時重修。紅門又稱紅門宮,呈半封閉凹形空間,再加宮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構成一組高低錯落、色彩鮮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築群。自飛雲閣洞北望,林蔭夾道,石級綿延,自古有「紅門曉日」之景。清人趙國麟留詩:「凌晨登紅門,霽色明朝旭。俯視萬家煙,平疇盡新綠。」紅門宮是泰山中溪的門戶。[1]

交通

  • 景點位置:泰安市泰山區紅門路126號
  • 乘坐14路、19路、45路、k37路、k3路、k49路在紅門站下車可到泰山紅門入口
  • 門票:包含在泰山景區門票內
  • 開放時間: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2]

景區簡介

紅門宮創建年代無考。宮前建有「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三重石坊;宮內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三問,原為道教殿堂,後曾供奉彌勒佛,俗稱彌勒佛殿,另有過亭和更衣亭各三間;西院正殿三間,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雲亭,殿右有且止亭。兩院間高閣名曰「飛雲閣」,閣下為拱門,登山通道穿行其間。整個宮內冬青滴翠,牡丹艷麗,紅綠掩映,古意盎然;舉首遠望,泰安風光盡收眼底,每日晨曦輝映半山,景色極為壯麗,被稱之為泰山「紅門曉日」勝景。

紅門宮

宮前三重石坊形若階梯。前為一天門坊,明代建,參政龍光題額,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撫李樹德重建,兩側有明代人題「天下奇觀」及「盤路起工處」大字碑。中有孔子登臨處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狀元羅洪先題額並聯:「秦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聯語於1967年被鑿毀。一天門坊前路西是關帝廟,始建無考,原祀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明清時山西鹽商常在此聚會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會館。1983年重修,現為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廟東院有古柏一株,牆外碣書「漢柏第一」。宮東跨溪而南是白騾冢遺址。傳唐玄宗登泰山時乘白騾,禮畢下山至此,騾累死,遂封「白騾將軍」,並備棺壘石為冢。現冢無存,僅留石碑,傳為白騾冢碑。民國年間趙正印根據碑額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殘字,斷為唐高宗《小字登封紀號文碑》。1988年復立於原處,但殘字碑已成無字碑。宮西是大藏嶺,其巔有石屋能藏物,故名。宮後有一巨石聳立,上刻「小泰山」。傳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廟,舊時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國後廟毀,1985年重建。稍北路西有清代和民國年間「合山會記」碑26塊,記載當年朝山進香的盛況,今稱小碑林。[3]

小洞天

小洞天在紅門宮東北深澗內。片石如幾,廣12平方米,厚1.5米,南側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應甲題、范廣書「小洞天」。谷底斷崖層疊,橫瀑飛流,自北而南有柳條、飲馬、石峽三灣。谷側多圓柱形鐵黑色巨石,橫斷面層層包裹,似枯木年輪,上刻「醉心」。傳為漢代文學家枚乘所說的「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為環狀節理輝綠玢岩,國內外罕見。此處一壑曲繞,清溪碧潭,山林澗草,森森蔓蔓,別有洞天。 [4]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