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和縣澄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和縣澄江鎮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下轄的一個鎮,為泰和城區所在地,是泰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是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在泰和當縣令時登上快閣時的一首即興之作。古為西昌城,後因澄江河穿境而過改名為澄江鎮。澄江鎮面積13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3025人(2017年)。鎮財政收入達7億。千里贛江、105國道、319國道、吉泰快速通道(6—8車道)、京九鐵路、泉南高速公路、吉安繞城高速、泰井高速公路、贛粵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京九線上最大的縣級站-泰和火車站,昌吉贛城際鐵路泰和高鐵站也坐落在澄江鎮境內,形成了一個水路、公路、鐵路交織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1]

中文名稱: 澄江鎮

外文名稱: Chengjiang Town

別 名: 西昌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吉安市

下轄地區: 18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 泰和便民服務中心

電話區號: 0796

郵政區碼: 343700

地理位置: 江西中南部

面 積: 130.46平方公里

人 口: 173025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快閣、泰和公園、泰和市民公園、泰和門等

火車站:泰和站

車牌代碼: 贛D

鄉鎮概況

澄江鎮南依贛江,北接吉安,東與沿溪毗連,西與馬市、南溪、石山接壤,於2001年12月24日由澄江、上田、文田三鎮撤併而成,是泰和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物資集散中心,也是縣城所在地。全鎮總面積130.46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221個村小組,常住人口173025人(2017年),47個黨支部,1988名黨員,耕地面積30836.7畝,林地面積83247.5畝。全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擁有水、路、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千里贛江,105、319國道,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井岡山機場僅10公里之遙。境內山川秀麗,武山、玉華山遙相呼應,快閣、楊士奇墓、狗子塔等古蹟聞名遐邇。人傑地靈之域孕育豐富資源,盛產泰和烏雞、甘蔗、紅瓜子、花生、蔬菜、茶葉等地方特色產品。地下蘊藏石膏、瓷土、型砂、石灰石等礦產資源。

地理環境

澄江鎮地處泰和縣城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物資集散中心,古為西昌城,建國前稱西昌鎮。1953年,因鎮南古有澄江河,改稱澄江鎮,東鄰沿溪鎮,南臨贛江,與塘洲鎮隔江相望,西南接馬市鎮,西毗南溪鄉,西北連石山鄉,北界吉安縣鳳凰鎮。全鎮總面積1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98公頃,林地面積1.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6%;轄18個村委會,8個社區居委會,下設221個村民小組,有272個自然村,總人口1415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4443人;有幼兒園38所,小學15所,初中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升初中比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以上;有小區醫療衛生機構9家,村衛生所18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32人;境內山川秀麗,武山、玉華山遙相呼應,快閣、楊士奇墓、陳循墓、狗子塔等古蹟聞名遐邇。

經濟社會

2002~2006年累計與外商簽約資金達16.33億元,實際引進資金5.37億元,其中外資1152萬美元,內資4.18億元,年均增長65.3%和146.6%。共引進企業57個,其中進工業園項目23個,生物谷白鳳酒業、文華米高、玉華水泥60萬噸干法生產線、正龍實業、原野板雞、銳奇玩具等實力雄厚的企業分別落戶在縣二、三期工業園。此外,天鵝棉紡、欣欣工藝等順利實現增資擴股,規模不斷擴大,宏標汽運、鵬輝貨運等一批極具潛力的民資企業紛紛崛起,它們成為了全鎮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堅力量。2001年三鎮合併時財稅收入為2107萬元,2002年為2237萬元,2003年為2475萬元,2004年首次突破3000萬元大關,達到3011萬元,實現了在2002年合併初鎮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財政收入三年達到3000萬的奮鬥目標,財政實力年勝一年。2005年實施了新一輪財政體制,面對極為不利的形勢,我鎮抓住工作要點,加強稅收征管,繼續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速度,財政總收入達到3574萬元,比目標任務超收145萬元,占全縣鄉鎮超收的88%。2006年我鎮突破4000萬元大關,完成財政總收入4145.1萬元,超收570萬元,另外,向上爭取8個項目共239.2萬元無償資金,扶持了龍頭企業、農田水利、新農村等重點建設。撤鄉並鎮時原文田、上田鎮遺留的債務高達1576.6萬元,在巨大的債務壓力下,我鎮量力而出,千方百計對每筆債務按每年10—20%的比例作出具體還款計劃。至今,我鎮用每年財政結餘、預算外收入共償還債務860多萬元。為配合好縣一、二期工業園、生物穀食品工業、創業園以及重點引資項目的建設,我鎮勇挑重擔,舉全鎮之力,克服重重困難,積極開展征地工作。期間曾遇到少數村民無數次百般阻撓,甚至煽動鬧事,但鎮村幹部忍辱負重,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部署,如期完成了大量征地任務。其中一期工業園1140畝,時裝城960畝,二期工業園、園區排污溝及文沿路擴改共2548畝,玉華水泥新生產線536畝,創業園91.88畝,時裝城228畝,泰墾路26畝,有力支持了泰和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力處理遺留問題,核實工業園差補面積2140.796畝,協助兌現差補資金883萬元,全面開展征地農民登記,幫助解決農民就業1200人,為14個村民小組符合定補條件的村民222人辦理定額補助,消除了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該鎮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已經形成五大基地。一是新池種草養畜基地。大力推廣「牛一沼一草」模式,並逐步輻射到黃岡、三溪、桔園、橋頭等村,飼養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鎮肉牛出欄8600多頭,專業戶達300餘戶,飼養大戶12戶。二是無公害蔬菜基地。以南門村為重點,無公害蔬菜生產模式在西門、上田、月池、北門、東門等村得到廣泛應用,菜農人均增收400多餘元,種植規模已超過15000畝,品種由3大類12個提高到7大類22個,引導培養了一批農產品經紀人,蔬菜遠銷井岡山、贛州、吉安、遂川等縣市。三是萬畝生態果園基地。修繕了基地培訓大樓,硬化了果園進出口道路2000多米,樹立永久性宣傳牌和80米宣傳長廊,先後舉辦培訓班8次1630多人。近幾年,共改造更新果園2900畝,果樹28000多株,新建果園900多畝,沼氣池90多座,引進適銷對路品種15種,果園核心區「豬一沼一果」生態型生產結合比率達100%。

鄉鎮現狀

泰和縣澄江鎮面積13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3025人(2017年),鎮財政收入達7億。千里贛江、105、319國道、吉泰快速通道(6—8車道)、京九鐵路全南高速公路、吉安繞城高速、泰井高速公路和贛粵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京九線上最大的縣級站-泰和火車站也坐落在澄江鎮,形成了一個水路、公路、鐵路交織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井岡山機場通達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廈門、成都、西安、海口等中國各大城市。

建設發展

組織建設穩步加強。以落實四個長效機制為載體,全面開展「五個好」黨委和黨支部創建活動,不斷加強村(居)組織規範化建設。社區積極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活動,不斷深化社區服務領域。在全鎮各黨支部大力開展「電教月月看」活動,不斷豐富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每年開辦黨員培訓班至少2期,每次參加培訓的黨員在100人以上,每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00名左右,發展預備黨員18名以上。經濟建設快速推進。我鎮始終堅持以開放型經濟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招商引資責任化、年終考核目標化,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先後引進生物谷酒業、合力泰、維妮斯玻璃、京九儲運、博藝電子等42家實力雄厚的項目落戶我鎮,2008年,完成現匯進資153萬美元,占目標任務的102%,實現外貿出口創匯276.18萬美元,同比增加27.38萬美元。財稅收入年年猛增。08年,實際完成新增工業企業稅收1237萬元,縣認定分享數為675.38萬元,超目標任務213.08萬元,同比增長64.7%。

工業經濟建設

大浪淘沙,逐漸形成一大批充滿生機的企業,其中包括許多外資企業。其中玉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從1998年年產水泥只有10萬噸,負債2000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年產水泥400萬噸的大型企業。鎮內已建成了國興汽車農機城、廣東商貿中心、江南建材大市場及上田農機配件等各種專業市場,進駐商戶如魚得水。各種經濟蓬勃發展,湧現出了如以玉華水泥集團為主的建材產業,以半邊天製藥公司為主的醫藥產業,以大北農集團為主的飼料養殖產業,以百事能色織有限公司、天鵝棉紡有限公司、一偉針織有限公司等為主的紡織產業,以志麟公司、翔麟公司為主的工藝品加工產業,以生物穀食品園為主的酒業食品產業,以合力泰微電子為主的液晶產業等。正建設中的文田工業園,通過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必將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澄江鎮投資興業。城鎮化建設 除縣城原有主要街道均進行了改造外,現又新增泰和大道、嘉禾大道、祥和大道、濱江大道等街道。轄區內各街道寬敞明亮,路燈等配套設施完善。尤其是近些年來縣政府更加重視城市規劃和綠化的投入,使城鎮的品味和內涵得到極大的提高。現已建有澤盛中心城、泰鑫台灣文化公園、濱江外灘、濱江壹號、御品香樟等花園式高檔住宅區。鎮內四星級酒店龍信大酒店、凱萊國際酒店和各種娛樂中心將是你娛樂住宿的理想去處。文田工業園各種基礎配套工程設施建設項目已完工。農網改造已基本完成,有線電視和寬帶也早已進村入戶。澄江鎮的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事業也不斷進步,居民的勞動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有了全面提高。

旅遊景點

快閣

快閣座落在縣城澄江鎮東隅泰和中學內。始建於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舊名慈氏閣,北宋初知縣沈遵更名快閣。快閣樓歷經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閣被龍捲風摧毀,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占地約1225平方米(比原擴大2倍),通高約24米(比原加高4米)。為我縣西昌八景之一。它為研究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望仙橋

望仙橋又名迎仙橋,座落在縣城東門快閣東面「望仙門」下。據傳晉代王子瑤、唐代匡智叔侄在東面王山成仙,站在橋上可望見此山而得名。橋東西向,橫跨護城河,為隋唐至清代東達吉州,西至龍泉(萬安、遂川)的必經橋。北宋熙寧間(公元1068~1077年)本縣蕭平野重建,清康熙、乾隆間修。橋單孔單拱,粉紅石並列錯縫砌成,長8.30米,寬3.33米,高3米,橋面鋪青條石。它的保存有助於古建技藝和橋樑的研究。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泰和門

泰和門」橫跨吉安進入泰和的主幹道--泰和大道,是泰和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內設文化景觀長廊,長廊內將刻寫體現泰和歷史與文化的四篇「賦」,四篇「賦」均為江西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胡迎建研究員撰寫。分別是:快閣賦、槎灘陂賦、西昌八景賦、新泰和賦。

視頻

泰和縣澄江鎮宣傳片(航拍泰和201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