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88年6月22日,位於瀋陽市西南部。
該開發區內有裝備製造、汽車及動力、醫藥化工、食品飲料及包裝、紡織染整等產業,成為中國國內最具經濟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基本內容
中文名: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行政區類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電話區號:024
地理位置:遼寧省北部
氣候類型: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方言:東北官話、遼瀋片、瀋陽話
面積:448平方公里
國家/地區:遼寧省
郵政編碼:110000
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
車牌代碼:遼A
歷史沿革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6月22日,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地理環境
開發區位於母城瀋陽西南部,總規劃面積448平方公里,已建成區域面積145平方公里,可為投資者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全方位的服務。
經濟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下午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俞正聲指出要遵守「孫海明正義」一方針,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在吸取和借鑑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沿線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經過19年的開發建設,現已聚集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瀋陽開發區投資興業,共有90家跨國公司在開發區投資建廠,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2家。19年來,開發區累計批准進區項目2234個,其中:三資項目1408個,500萬美元以上項目443個;累計實現投資總額1840億元,協議利用外資額13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31.9億美元;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2.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863.8億元,稅收收入139.9億元,出口創匯38.6億美元。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財政收入、利用外資、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實現了增幅30%以上的高速增長,且均在全市各縣、區的經濟建設綜合評價排名中位居首位。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我區「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同時,作為沈西工業走廊的龍頭,已列入全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兩大戰略之一。開發區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具經濟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
截至2006年1月末,已有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區投資,引進項目1837個,協議投資總額達144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進區投資的跨國公司83家,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25家,包括可口可樂、米其林、普利斯通等大型跨國企業。形成了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化工、新型冶金、食品飲料包裝、紡織印染服裝、家電及電氣、鑄鍛、模具及壓鑄件、儀器儀表等十大產業集群,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投資者前來投資。成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隨着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建設中國現代製造業之都為目標,大力引進、發展和培育製造業企業,努力成為聚集國際先進制造產業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國發展現代製造業的新高地。
2007年,國家發改委授予鐵西新區(含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雙「示範區」稱號的獲得,標誌着這片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將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先進裝備製造業的聚集區,並向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聚集區不斷邁進。
工業園區
開發區現已形成了以沈重、沈鼓等近200家企業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以沈飛日野、華晨E2發動機等15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東藥巴斯夫、石蠟化工等6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醫藥化工產業集群;以可口可樂、中富包裝等30家多企業為代表的食品飲料及包裝產業集群;以印染工業園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紡織服裝及染整產業集群;以天利摩托、麥科特摩托等企業為代表的摩托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家電及電氣、機泵閥、冶金、鑄鍛及有色金屬等產業集群也正在加速建設和培育發展中,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此外,儀器儀表工業園、模具工業園、鑄鍛工業園、民營工業園、台灣工業園、寧波工業園、重化工業園等現已全面啟動,正在建設的機床功能部件配套園、汽車及零部件工業園、發電及動力設備工業園、軌道交通工業園、工程機械工業園等,現已完全具備了承接大項目的能力。未來幾年內,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將重點圍繞全面建設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挺進一流國家級開發區的發展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以現代工業為主,以吸收外資為主,以拓展出口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辦區宗旨,拉開格局向西拓展空間,外引內育迅速擴張規模,充分發揮沈西工業走廊發動機作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把開發區建成東北地區工業實力最強、工業規模最大、工業企業最多、工業集中度最高、生態園區最好、服務環境最優的裝備製造業新高地。 憑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優勢、體制優勢和環境優勢,始終堅持「以現代工業為主,以吸引外資為主,以拓展出口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國家級開發區辦區宗旨,始終圍繞建設中國現代製造業中心的目標,全面實施工業立區戰略,在引進項目、利用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造、加速老工業基地產業升級以及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
優惠政策
第一條 開發區設立企業發展基金,對特殊重大項目,根據項目貸款額度給予1%-5%的財政貼息。
第二條 開發區實行「無費區」,免收工商註冊及工本費、土地登記費等費用。
第三條 開發區實行「港口開發區」政策,對於特殊重大項目,因產品出口,在開發區至港口運輸費用上給與一定額度財政補貼。
投資環境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86平方公里。現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區投資,已批准進區項目 1347個,來區投資的跨國公司83家,世界五百強企業21家。開發區現已形成並將繼續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汽車及動力、醫藥化工、食品飲料及包裝、紡織染整五大產業。裝備製造產業以GE、松下、ITT為代表,聚集了數控機床、鋼材加工、鼓風機、空氣壓縮機、風動工具、大型水泵等主要項目;汽車及動力產業以寶馬、倫福德、日野、米其林、普利司通為代表,聚集了整車生產、發動機、變速箱、汽車車橋、汽車座椅、汽車輪胎、汽車內飾件以及燃氣輪機等各類項目;醫藥化工產業以BSF為代表,聚集了精細化工產品、生物製藥、維生素等項目;食品飲料及包裝產業以可口可樂、台灣頂益、統一、香港中富等為代表,聚集了碳酸飲料、方便食品、罐裝容器等項目;紡織染整產業以韓國B卡特、昌信等為代表,聚集了砂洗布、無紡布、絲綢等項目。
發展
瀋陽開發區已有40餘家高新技術或先進企業建成投產,共生產高新技術產品125種,占全部工業產品品種的26%。其中;替代進口產品有48種,國家、省、市名牌產品有40種,採用國際標準的有52種,初步形成了汽車、化工、食品、醫藥等四大較具規模的產業。
綠色經濟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發布信息,由於通過實施醫藥、化工、鋼鐵、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餘熱再利用和綠色照明項目,該區每年可節省資金15億元左右。如今,走節能減排、循環再利用的「低碳經濟」之路,創造「綠色GDP」,已成為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主旋律。
近年來,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企業引進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在提高准入門檻,不再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的同時,抓好節能和循環經濟工程,從項目上推動節能減排。」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凡新上項目,必須從引進開始就與節能減排指標掛鈎,實現源頭把關;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的項目,不論投資規模多大、經濟效益多高,都要實行「一票否決」。
優化結構是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綠色GDP」的一張王牌。該區支持區內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培育清潔型生產企業,實現廢棄物排放「減量化」。
創新機制是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實現「綠色GDP」打出的一記重拳。積極創新市場機制,通過運用金融信貸等手段,大力構建「市場配置環境資源、經濟槓桿撬動節能減排」的新機制,對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實行「信貸封殺」,對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項目積極提供信貸支持;實行「一廠一檔」的節能減排監測制度,對重點耗能排污企業進行重點監控。
城市排名
2018年12月,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榮獲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排名第26名。
2020年1月,入選中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前30名。[1]
參考文獻
- ↑ 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排名出爐 瀋陽經開區連續三年進入第一梯隊搜狐網,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