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甘草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甘草,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的全草。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小兒風熱,丹毒,瘡毒。

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30厘米,具乳汁,全株無毛;莖草灰色,基部直徑3毫米。葉互生,狹披針形,先端漸尖,長2.2-4.8厘米,寬5-8毫米;中脈在葉背略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3毫米。花梗長約4毫米;花萼5深裂,萼片卵圓形,頂端漸尖,長2毫米,寬0.5-1毫米,基部內面具5個小腺體;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形,向喉部漸寬大,長10毫米,基部直徑2毫米,喉部直徑4毫米,內面被長柔毛,花冠裂片向左覆蓋,長圓狀披針形,長5毫米,寬2毫米;雄蕊着生在花冠筒近喉部,花葯長圓形,鈍頭;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花柱絲狀,柱頭棍棒狀,基部環狀;每心皮有胚珠10顆,2排。花期6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水邊。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圖經》:「治小兒風熱,丹毒,瘡。與甘草同煎,飲服。」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小兒風熱,丹毒,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