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原名「私立漢口聖若瑟女子中學」',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漢教區嘉諾撒修道院院長柏博愛(意大利人)創辦的一所有着近百年歷史的老校[1]

學校簡介

學校概況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位於漢口自治街242號,原名「私立漢口聖若瑟女子中學」,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漢教區嘉諾撒修道院院長柏博愛(意大利人)創辦的一所有着近百年歷史的老校。

這幢大樓是建築師沙西設計的,他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基本元素全部運用到了設計之中,因而聖諾瑟女子中學堪稱武漢文藝復興式建築的典型建築整個建築平面呈「U」字型,兩側對稱凸出。樓房立面採用三段式構 圖,正面入口三開間設多立克柱式的門斗,上設4根通貫二、三樓層的多立克式壁柱,中部窄條的窗形與兩側大窗相對,使建築更加活潑。牆面為紅磚清水牆,窗戶的上下粉白色,紅白相間,坡屋頂上覆蓋紅瓦 。進大樓居中的主入口,進門的上方裝飾有帶宗教色彩的彩繪玻璃,給人一種神秘的滄桑感

這幢建築內部設計特別重視教學功能這一特點,過道很寬,最寬處超過4米,全部都是水磨工藝。樓梯寬闊並帶有轉角平台,扶手欄杆均飾有雕刻,尤其是每層樓梯的首根水磨石棱型立柱,十分粗獷氣派。內廊 兩邊均是教室。高大空曠的空間,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教室高4米以上,而且樓板都是夾三層,在天花板和樓板之間夾沙灰層,用於隔音。

木地板全漆成紅色,玻璃門窗外還另安裝了百葉窗板。所有的門窗、地板、勒線、天花板飾線都是用的上等木料,且細部裝飾均獨具匠心。雖經百年使用,大部分仍保持完好。原來一二樓教室的活動板壁加門 ,壁門底下有軸輪卡在鐵槽上,可以調整教室的大小以適應班級學生多少,現在已改成固定牆壁了。學校開辦之初為女子小學,後增設高小班。學校自設課程,除安排語文、數學、史地、理化各課外,增加英 文、手工、圖畫、音樂各課。

發展建設

學校榮譽

從1995開始,武漢市第十九中學每年都被江漢區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學立功單位」的稱號。2003年又被武漢市教育局批准為「比照重點中學」。同時還先後榮獲:武漢市「文明單位」、江漢區「文明單位」、武漢市辦 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德育「六有」實體建設示範學校、武漢市教育戰線師德建設先進學校等稱號。連續10年獲江漢區初中教學質量最高獎立功獎,及所有應考學科單科獎。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撒貝寧 就是該校91屆畢業生。

學校活動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語文社成立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構建學生精英團隊,學校從第四屆「精神家園」杯作文大賽的獲獎學生中選拔產生了語文社成員,並向他們頒發聘書。李東明校長在語文社成立儀式 上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殷切希望語文社成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舉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會

2007年11月3日至5日,學校07年教育教學工作會在漢陽海濱城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明確職責,改進方法,狠抓落實——再談『質量是生命線』」為主題。大會圍繞目前學校面臨的形勢,就教育教學中的質量落實 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大會3日上午在初中部多功能禮堂拉開帷幕,進行大會主題發言。午餐後移師海濱城舉行分組討論。4日下午在大會分組總結交流後勝利結束。會議期間穿插了豐富多彩的教師娛樂活動和教師趣味運動會。

原市委副書記張代重同志受我校領導的邀請,來學校參觀指導,並發表精彩的演講。張書記分別從「人生思考」「教育是藝術」「學校是藝術的殿堂」「藝術的傳承」等幾個方面向我校教師講述了人的情商和智商對人 生事業所起的巨大作用。向全體教師呼籲:教師應做人類靈魂的藝術家,學校應成為藝術的殿堂,教師不僅要懂得如何教書,更應該懂得如何育人。用「一根扁擔兩個筐」的形象比喻,說明要重視學生的思想道 德教育,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最後,張書記勉勵全校教師,克服眼前的暫時困難,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辦學歷史

漢口聖若瑟女子中學

中國女性的風采,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張揚。回想100多年前,她們卻是連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女性地位的取得,最初體現於教育地位的確認。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從來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那麼從何時起 ,女子才可以進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從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呢?在春暖花開的「三八婦女節」前後,長江日報記者走進武漢市第十九中學,拭去歲月的塵土,追尋武漢早期女子學校的蹤跡。武漢 女子教育始創於19世紀70年代,在此之前受封建體制的禁錮和約束,廣大女性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目不識丁者十占八九。漢口開埠後,西學東漸,外國教會開始在武漢興辦女子學校,武漢的近代教育史從 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教會及所屬傳教士開辦的女子教育成為武漢近代最早的女子學校的發端。據初步統計,到解放前為止,武漢共開設有布倫女校、訓女中學、懿訓女中、聖羅以女子中學和聖若瑟女子中學等 十多所各類女子學校。這些學校的創辦客觀上促使了武漢婦女有機會較早地接受近代科學文化知識。

女校培養了具有近現代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新知識女性,衝擊和瓦解了封建體制對女性的桎梏,成為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為了更真實地觸摸武漢女中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脈絡,記者們踏上了尋訪之路。建 築精美、氣勢恢宏的聖若瑟女子中學在漢口自治街,還沒到校門口,就已遠遠望見一座紅白相間的醒目校舍。她就是聖若瑟女子中學,現在是武漢市第十九中學。學校大樓為文藝復興式建築,氣勢恢宏。進門 的上方裝飾有帶宗教色彩的彩繪玻璃,表明其和教會有着一定的聯繫。拾級而上,兩邊牆上懸掛着以辦學宗旨和育人教育為內容的巨大展牌,學校的走廊上貼有不同歷史時期的圖片,聯接起來就是一幅百年名 校歷史沿革的風情畫卷。在這所原為教會學校的女中,現在每一教室的講台上方都掛有一面「五星紅旗」,薰陶着學生的愛國情操,這和昔日的教會學校單純培養「有用的女基督徒」有着本質的區別。聖若瑟女校 創始於1911年,在漢口天主教堂斜對面,意大利嘉諾撒仁愛會修女院(即原漢口英租界特三區,現在的鄱陽街21號)仁慈堂內,由羅馬梵蒂岡公教武漢教區天主教嘉諾撒修道院院長柏博愛修女(意大利人)創 辦了「聖若瑟學校」。創辦初期,她實際上只是一所女子小學,分設初小、高小兩部。後來開設中學部。

1918年,更名漢口聖約瑟高等女校,分設初小、高小兩部。同年,院長柏1928年,增設高中部,使學校成為高中、初中、高小、初小及幼稚園五部俱全的一條龍完全女子學校。1935年,經漢口市長吳國楨簽署 訓令,准予學校立案,學校全稱為「私立漢口聖約瑟女子中學」。這幢教學大樓已有近百年歷史了,被定為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為了保護好這棟大樓,武漢市十九中這幾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其進行了整舊 如舊的維修。原來的地下層,漏水特別厲害,長年積水,對大樓地基帶來隱患,他們為此投入了七十多萬元,把地下層改成學校的體育活動中心,這樣既徹底解決了漏水的問題,又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活 動場所。

當中國封建社會即將走到盡頭之時,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聲叩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方面是被迫的,而且是痛苦的。但開埠又是一種契機,這意味着中國封閉結構的終結,中西文化得以直接接觸。西方資本主 義的近代教育從此開始影響武漢,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武昌首辦文華書院,隨後,各國傳教士相繼創辦教會學校。

1923年,學校在今漢口自治街242號選定校址,由中國教友集資修建新校。遷入新址後,學校定名為聖若瑟女子中學。1925年學校設立幼稚園,1928年增設高中部,成為擁有高中、初中、初小及幼兒園五部俱全 的完全女子中學。1953年,聖若瑟女子中學被政府接管。

民國教育部立案書

1925年設立幼稚園,1928年增設高中部,學校成為高中、初中、高小、初小、幼稚園五部俱全的一條龍女子學校。柏博愛還計劃把學校擴充為中國女子大學,作為本校畢業生的升學之地。

隨着中學部的開設,前來求學的中國女青年越來越多,校方即計劃發展學校的規模,柏博愛趁回國之機,遊歷歐洲、考察教育,並在意大利籌集資金,邀集意國修女擔任教師。1923年在漢口府北一路長墩子( 今漢口自治街242號)選定校址,聘請著名建築師沙西設計,歷時兩年,耗資30多萬銀元,建成一座五層教學大樓,使用至今。1925年,學校遷入新址,定名為聖若瑟女子中學。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

1932年校方商議設立董事會,開始呈報政府為學校立案。1935年教育部派員視察學校,認為「與部章無不相合」,遂准予立案。1935年7月13日漢口市市長吳國楨簽署政府訓令,准予學校立案,學校全稱為「私立 漢口聖若瑟女子中學」。1938年武漢淪陷,全校師生「痛民族之國恥,感匹夫之有責,竭盡全力以紓國難」。教職人員嚴守校舍,保全教具。然淪陷區青少年不甘接受日寇的奴化教育而相繼失學,為此,經社會人 士敦促,學校忍辱復校,雖經空襲戰火,授課不輟。

抗戰勝利後,武漢教育幾瀕於破產,惟本校校舍巍然,圖書設備完好。成為當時武漢最好的學校之一。從建校之初,到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聖若瑟女子中學」凡四十年,「每季招生投者恆逾千人」,教學成果 社會自有公論。「卒業諸生,有服務於社會機關者,有升入武漢及平津滬各大學者,有遊學歐美學成回國而為滬上大學之教授者」。真可謂,風雨四十載,桃李滿庭芳。

辦學條件

學校規模

武漢市第十九中學有高中三個年級,27個教學班, 學生1400多人,教職工116人,其中特級教師1 人,高級教師32人,省先進2人,市學科帶頭人1人,市優秀青年教師3人,區學科帶頭人21人,

區優秀青年教師9人,教師隊伍學歷達標,年齡結構合理。

武漢十九中教育教學設施先進,建有塑膠跑道和塑膠的籃排球場,理、化、生實驗室的設備一流,計算機校園網的信息點、閉路電視和監控設備進入各個教室,教師、學生可全天上網學習、瀏覽,學校圖書館 藏書5萬餘冊,全部採取計算機管理,教學樓的每一層樓都安裝了直飲水設施,校園內綠樹紅牆、四季花香,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辦學理念

武漢十九中在辦學過程中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主動發展」為教育模式,以「做誠信有為的人」作為學生的培養目標。

辦學特色

古人云:「人無德不立」,十九中一貫認為培育有社會責任感、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生是教育的第一要義,必須先成人,後成才。學校堅持嚴格的學生管理,教育引導學生講誠信,講規範,講包容。 學校推行全員德育管理模式,實行「導師制」,讓每個老師都主動走近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關愛。在十九中教師眼裡,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有無盡潛力的,學校每年都要 獎勵優秀生,激勵後進生,補助困難生,對進步最快的學生還專門設立獎項。這種「誠信有為,和諧有序」的校園文化影響着、教育着一屆又一屆的十九中學生。學校環境優美,舉止文明,校風嚴謹,在社會上 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家長們常常用最樸實的話語說道:「十九中校風好,孩子在這裡我們放心」。

學校師資是學校發展的命脈。十九中極其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開展「名師工程」、青年教師拜師、外派培訓等各種形式的教師培養工作,使得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成長為省、市、區各級學科骨幹。2005年學 校推行學科首席教師制,更是開創武漢市中學骨幹教師隊伍建設之先河。學校現有特級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和市管專家5人,江漢區首席教師2名,區學科帶頭28人,市、區優秀青年老師20人,所有教師均達 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十多名教師已經通過或正在進行研究生課程學習,這是一支年青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一支傳承「身正、博學、嚴謹」。

教學成果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一年一個大飛躍,合格率、優秀率居武漢市同類學校領先水平,年年都被江漢區教委授予高中教育教學立功獎。2000年高考上省線人數134人,文、理科最高分居江漢區第二,五個單科最高分居全區第一,其中政治單科最高分居全省第一。2001年高考再創輝煌,上重點線66人,本科線169人,第三批線324人,江漢區文科一、二名、理科第一名,均出自我校,理科第一名胡雅琴以674分錄取北京大學。2002年和2003年我校的高考成績又受到區教育局的表彰,被授予「高中教育教學特殊貢獻獎」和「高中教育教學立功獎」。學校領導因此多次應邀在全市高中工作會上作大會發言。 學校以英語教學為特色,是教育部國際交流協會「中華營」(CAMPCHINA)在武漢市唯一的項目學校,學校承擔了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青春期教育既<現代少年>課程研究》和中美合作WCS環境教育等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是湖北省教改試驗學校、武漢市「九五」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單位。

2004年學校高三畢業8個班,高一招生8個班,沒有盲目的擴招,從而保證了師資的質量和辦學的質量。2004年高一的這批教師曾在2001年高考中建奇功(上重點線66人,本科線169人,第三批線324人,江漢區文科一、二名、理科第一名,均出自我校,理科第一名胡雅琴以674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今年這支隊伍所帶的高三年級,根據教育權威部門提綱的資料預測,有望再次實現「低進高出」,取得突破性成果。由於規模小等客觀原因,使得我們爭創省級示範學校暫時受到限制,但是參加武漢市部分骨幹校長赴美學習剛從美國歸來的李東明校長卻雄心勃勃,武漢十九中將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用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靠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誠信辦學,穩紮穩打,趕超省級示範學校,精心打造一所精品高中。

大事記

1、1911年意大利天主教武漢教區嘉諾撒修道院院長柏博愛(意大利人)創辦武漢十九中前身--「聖若瑟學校」。

2、1935年民國政府「教育部」對學校立案,正式定名為「私立漢口聖若瑟女子中學」。

3、1949年武漢解放後仍為私立學校,改名為「漢口若瑟女子中學」。

4、1952年1952年8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正式接管「漢口若瑟女子中學」,定名為「武漢市第四女子中學」。

5、1956年學校更名為「武漢市第十九女子中學」。

6、1966年「文革」開始,學校改名為「紅宇中學」 。

7、1968年學校實行男女合校,正式改名為「武漢市第十九中學」沿用至今。

8、2000年為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學校初中部單獨成立武漢市第十九初中。

9、2012年經教育局審查通過,被評為省示範高中。

學校領導

1、歐陽德勝,女,解放前曾任武漢十九中前身—「漢口私立聖若瑟女子中學」校長。

2、晁棟,男,山東荷澤人,1925年生,南下幹部。1952年—1959年任武漢十九中校長。

3、劉光華,女,1951—1952年任武漢十九中前身—「武漢第四女子中學」副校長。

4、彭澤富,男,1953年—1968年,在武漢十九中先後擔任副校長、書記、校長等職務。

5、余正名,男,1969年—1979年任武漢市十九中校長。

6、曾昭綿,男,1969年—1984年任武漢十九中書記。

7、陳芳偉,男,1980年-1984年任武漢十九中校長兼副書記。

8、黃宗澤,男,福建福洲人,1933年生,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1977年—1994年任武漢十九中校長。

9、劉俊,男,1984年—1995年任武漢十九中書記。

10、胡崇德,男,1995年—2000年任武漢十九中書記。

視頻

2019年武漢市第十九中學「走進象牙塔,放飛青春夢」研學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