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甘菊(菊科、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甘菊(菊科、菊屬植物))
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米,有地下匍匐莖。莖直立,莖枝有稀疏的柔毛,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葉兩面同色或幾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幾無毛。柄基有分裂的葉耳或無耳。頭狀花序,通常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或稍緊密的復傘房花序。總苞片碟形,頂端圓形,邊緣白色或淺褐色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5-11月開花結果。
甘菊花入藥,味甘性寒,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稟金水之精英,益陰滋腎。分布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西、江蘇、浙江、四川、湖北及雲南。生長在海拔630-2800米的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黃土丘陵地。甘菊喜肥、喜光照、忌遮蔭,耐寒、稍耐旱。
目錄
甘菊(學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tv.) Ling et Shih)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甘菊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er ex Trautvetter) Makino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春黃菊族
- 亞 族:菊亞族
- 屬 :菊屬
- 組 :菊組
- 種 :甘菊
- 命 名 者:(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 命名年代:187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莖。莖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莖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5厘米,寬1.5-4.5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全裂或幾全裂,二回為半裂或淺裂。一回側裂片2-3(4)對。最上部的葉或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3裂或不裂。全部葉兩面同色或幾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幾無毛。中部莖葉葉柄長0.5-1厘米,柄基有分裂的葉耳或無耳。
頭狀花序直徑10-15(20)毫米,通常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或稍緊密的復傘房花序。總苞碟形,直徑5-7毫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5毫米,無毛或有稀柔毛;中內層卵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部苞片頂端圓形,邊緣白色或淺褐色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長5-7.5毫米,端全緣或2-3個不明顯的齒裂。瘦果長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主要變種
* 甘菊穩舌甘菊變種: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discoideum舌狀花短,舌片長1毫米。總苞片3層。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康定)。生長在海拔2700米山坡。
* 甘菊甘野菊變種: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seticuspe (Maxim.) Shih.葉大而質薄,兩面無毛或幾無毛。顯然這是一類濕生或偏濕生的生態型。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雲南。日本也有這類生態型。
* 甘菊毛葉甘菊變種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tomentellum (Hand.-Mazz.) Ling et Shih.該變種葉長橢圓形或長卵形,下面被稠密的長或短柔毛。分布於中國雲南。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630-2800米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黃土丘陵地。甘菊喜肥、喜光照、忌遮蔭,耐寒、稍耐旱、怕水澇。最適生長溫度20℃左右,花期能耐-4℃,根可耐-17℃的低溫。分布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東部)、江西、江蘇、浙江、四川、湖北及雲南。
繁殖方法
分根法:甘菊採收後,選健壯的植株,割除殘莖,用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發。翌春3-4月當新苗萌發後,扒開覆蓋的糞土並加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時,將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壓實。
扦插法:選留種的母株及覆蓋越冬法與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時,沿地面將其割下,從中選10厘米以上長的粗壯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7厘米×7厘米扦插於扦插育苗床。遮陰保濕,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後有2片新葉長出時,即可移栽,移栽方法與分根法栽植相同。
栽培技術
中耕除草:定植後,午後無萎焉現象時,苗己成活,可開始鬆土、除草。一般進行3-4次,到結蕾後不再進行。中期除草可用35%雙草克乳油667平方米。用量70毫升進行藥劑除草,或用人工除草。
追肥:定植後植株生長旺盛時,667平方米施稀薄糞水約1000千克;開始孕蕾時再施上述肥2000千克,另施過磷酸鈣10-15千克或用2%過磷酸鈣水噴霧作葉面追肥。
排灌:定植後遇旱需澆灌,保持濕潤以提高成活率。成活後需要土壤偏干,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徒長,此時遇雨要及時排水降濕。
打頂:定植成活後,苗高15-20厘米時,選晴天打頂,摘去莖尖1-2厘米,促進分枝。此後每2周進行1次,連續3-4次,7月下旬以後不再進行,否則分枝過多、花個頭過小。
病蟲防治
葉枯病:又名斑枯病。病原菌是一種半知菌,生長各期均可發生,多雨季節嚴重。下部葉片首先發病,病葉出現近圓形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後期病斑上生有小黑點(分生孢子器)。病斑擴大後全葉乾枯(不脫落)。
防治方法:生長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瘋長以利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在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並用1:1:10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噴霧。
根腐病:根腐病屬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過冬,其發生與氣候條件關係很大,低溫高濕和光照不足是引發此病的主要環境條件,土壤粘性大、易板結、通氣不良致使根系生長發育受阻,也易發病。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發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注。鏽病可用敵銹鈉97%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灑。
蚜蟲:4月下旬開始發生,可用40%樂果乳油200倍液噴霧或25%唑蚜威1500-2000倍液噴霧殺滅。 [1]
主要價值
甘菊花入藥,味甘性寒,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稟金水之精英,益陰滋腎。
甘菊(原變種)學名: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lavandulifolium
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莖。莖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莖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5厘米,寬1.5-4.5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全裂或幾全裂,二回為半裂或淺裂。一回側裂片2-3(4)對。最上部的葉或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3裂或不裂。全部葉兩面同色或幾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幾無毛。中部莖葉葉柄長0.5-1厘米,柄基有分裂的葉耳或無耳。
頭狀花序直徑10-15(20)毫米,通常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或稍緊密的復傘房花序。總苞碟形,直徑5-7毫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5毫米,無毛或有稀柔毛;中內層卵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部苞片頂端圓形,邊緣白色或淺褐色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長5-7.5毫米,端全緣或2-3個不明顯的齒裂。瘦果長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2]
本種提示
甘菊分布廣,變化大,是一個多型種。在共同分布區內,它與野菊Dendrantherna indicum. (L.) Des Moul,有雜交發生的可能。甘菊的原變種模式采自河北張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