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
是豆科、甘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狀,直徑1-3厘米。具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葉長5-20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具多數花,總花梗短於葉,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花萼鍾狀,長7-14毫米,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子房密被刺毛狀腺體。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種子3-11,暗綠色,圓形或腎形,長約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根和根狀莖供藥用。甘草除了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和調和諸藥等功效外,還用於咽喉腫痛、脾胃虛寒、消化性潰瘍、中毒等症狀。因此甘草有「十藥九草」的稱呼。分布於中國、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各省區及山東。常生於乾旱沙地、河岸砂質地、山坡草地及鹽漬化土壤中。
目錄
甘草(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甘草
- 拉丁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別 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甜草、國老、甘草苗頭、甜草苗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亞 目:薔薇亞目
- 科 :豆科
- 亞 科:蝶形花亞科
- 族 :山羊豆族
- 亞 族:甘草亞族
- 屬 :甘草屬
- 組 :甘草組
- 種 :甘草
- 命名者及年代:Fisch.,182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狀,直徑1-3厘米,外皮褐色,裡面淡黃色。具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葉長5-20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小葉5-17枚,卵形、長卵形或近圓形,長1.5-5厘米,寬0.8-3厘米,上面暗綠色,下面綠色,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頂端鈍,具短尖,基部圓,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多少反卷。
總狀花序腋生,具多數花,總花梗短於葉,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褐色,膜質,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花萼鍾狀,長7-14毫米,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基部偏斜並膨大呈囊狀,萼齒5,與萼筒近等長,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長10-24毫米,旗瓣長圓形,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短於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狀腺體。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密集成球,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種子3-11,暗綠色,圓形或腎形,長約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育植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甘草根系發達,入土深,喜光、抗旱、抗鹽鹼、怕積水,適合在沙地、草原、荒漠和半荒漠的環境中生長。因此,栽培甘草應該選擇在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土壤微鹼性,土層深厚和灌溉便利的沙質壤土中比較好。前作不能是豆科作物,其他植物均可,以新開地或葵花茬為最好。
整地:種植甘草選擇的土地最好在前一年的秋季進行深耕,耕深力度應不小於35厘米。春季播前結合施農家肥再深耕整地一次,然後拖平起壟。
播種方法
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種:選用的種子要籽粒飽滿、大小均勻、無蟲蛀、純淨度應在90%以上,千粒重為10-12克的烏拉爾紅皮上等甘草種子。
種子處理:甘草種子的硬實度應該在92-98%左右,種皮要光滑稠密,水分才能不易透過,且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才能保證發芽率。最好的方法是用濃硫酸進行處理:首先將選好的種子放入一個耐酸蝕的容器裡面,每100千克種子加入80%的濃硫酸2500-3000毫升,然後迅速攪拌放置1小時後,觀察其顏色,當種皮上出現黑斑時即可中止處理,再將所有的種子撈出再用清水沖洗多遍後,進行曬乾存放待播種,這樣做發芽率可達到90%左右。
播種
播種方法分為育苗播種和直接播種兩種方法
育苗播種:播種時間一般選在4月下旬至8月的上旬。播前為防治地下害蟲,按種子重量的0.2%的比例拌辛硫磷,蓋膜悶一夜後再進行播種。乾旱地播種要澆底水,或雨後趁墒播種。大面積栽培採用機播,用精播機播種,播深2-2.5厘米,注意「平、淺、澆」,下種量每畝5-8千克,小面積用人工播種。東北地區適宜壟作,壟距50-60厘米,在壟上開2-3厘米淺溝,播幅10厘米。
直接播種:這種播種方式與育苗播種基本相同,只是播種量有所區分,為2-3千克/畝。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
藥劑除草:甘草播後3天左右生根發芽,7-10天出苗。當甘草6-10葉齡時雜草生長旺盛,要多次除草並追施尿素15-20千克/畝。若出現禾本科雜草,可用精禾草克、拿撲淨、蓋草能、普施特;當甘草10-15葉齡時要人工除草。
中耕除草:中耕是甘草增產的主要管理環節,中耕應在每次灌水後進行。甘草地的除草要求鋤早、鋤小、鋤了。
追肥澆水
當甘草15-20葉齡時,地上部已有30-40厘米高,達封壟狀態,追尿素5-10千克/畝。當甘草2葉齡時噴甲基托布津粉劑100克+尿素250克+水50千克/畝。次年返青後,追尿素15千克/畝,澆一次水。
育苗地保苗8-10萬株/畝;直播地留苗2.5-3.5萬株/畝。雨季注意排澇。
收穫加工
收穫
種子直播的甘草繁殖3-4年起收,根狀莖繁殖2-3年即可採收。甘草為深根性藥用植物,直播地根長達50厘米,移栽地也有30厘米。一般在秋末冬初莖葉乾枯,土壤封凍前收穫。把地上乾枯的莖枝割掉,用拖拉機帶一個犁鏵進行耕翻,犁的深度35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後人工用四齒耙將犁出的甘草根清出來,再犁第二行。一台拖拉機配6個人工,一般每天可收穫8畝左右,其根的破損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達到了收穫的要求。兩年生甘草,產量可達1000千克/畝,折干率2-2.5∶1,產條草250-300千克/畝,毛草300千克/畝。甘草栽後當年秋即可收穫,但以栽後第2-3年秋收穫的產量高,質量好,效益好。
初加工
甘草收穫後去掉泥土,晾曬幾日後,用鍘刀將蘆頭、根尾鍘去稱為條草。條草再分級、分等,長短理順後曬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曬至全乾,含水量14%以下待售。蘆頭、毛根、尾打成捆為毛草待售。用於提煉甘草浸膏。干品水分不超高12%。 [1]
主要價值
甘草是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名醫別錄》中稱為「國老」級別,東北和內蒙都稱為「甜草」。甘草以根及其根莖入藥,主要成分是三萜類和黃酮類還含有生物鹼、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Zn、Ca、Sr、Ni、Mn、Fe、Cu、Cr等。藥典中規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不少於2.0%。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鬆緊不一,表面一般呈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些許芽痕,斷面的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甘草除了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和調和諸藥等功效外,還用於咽喉腫痛、脾胃虛寒、消化性潰瘍、中毒等症狀。因此甘草有「十藥九草」的稱呼。
生甘草的功效 生甘草應該怎麼食用
生甘草是一種中藥材,是甘草的一種,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甘草。生甘草的藥用功效也很出色,可以治療人類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多種疾病。至於生甘草的具體功效,一會我會詳細告訴大家,同時也會告訴大家生甘草應該怎麼食用。
1、生甘草能止咳
止咳是生甘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具有抗炎與抗變態的重要作用,可以讓緩解人類的咳嗽,也抑制痰液的生成,煎制以後服用,能讓人們的咳嗽快速好轉。
2、生甘草能治療胃潰瘍
生甘草對人類的胃潰瘍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它能促進胃部黏液的生成,也能延長胃部上皮細胞的壽命,加快潰瘍面的癒合,從而也就起到了治療胃潰瘍的重要功效。
3、生甘草能解毒
解毒也是生甘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分解多種毒素,讓它們儘快排出體外,平時多用於人類食物中毒等突發症狀的治療。 [2]
4、生甘草應該怎麼食用
生甘草的食用方法有好幾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與其他中藥材一起加清水煎制,然後過濾,最後飲用藥液。另外生甘草還能直接用開水沖泡,然後飲用,也可以沖泡以後用來漱口,這兩種食用方法多用於咽喉腫痛和呼道感染的治療。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甘草(豆科、甘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參考文獻
- ↑ 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的詳情介紹
- ↑ 生甘草應該怎麼食用果蔬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