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花山姜(姜科,山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花山姜(姜科,山姜屬植物))

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近無柄,葉舌2裂,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狀,花冠裂片長圓形,白色而具紅色脈紋,果球形或橢圓形,種子多角形,有樟腦味,花果期4~12月。

山姜生於林下、田野邊陰濕處,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綱目》云:「山姜,生南方。葉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又引蘇頌雲「山姜花、莖葉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報道以該品代砂仁用。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袪濕,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濕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

大花山姜(學名: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大花山姜
  • 拉丁學名: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芭蕉目
  • 科  :姜科
  • 亞 科:姜亞科 族姜族
  • 屬  :山姜屬
  • 亞 屬:艷山姜亞屬
  • 種  :大花山姜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

形態特徵

株高逾2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米,寬13厘米,兩端漸尖,無毛、無柄;葉舌長圓狀三角形,長1-1.5厘米,寬6毫米,頂端鈍,外被粗毛。總狀花序直立,有花部分長25厘米,密生多花,花序軸上密被粗伏毛狀絨毛,有很多槽,苞片線形,長2.5厘米,寬4-5毫米,無毛;小花梗稍粗壯,長5毫米,密被絨毛;小苞片圓形,長5.5厘米,基部外面被粗毛,余無毛;花萼鍾狀圓柱形,長3.5厘米,寬2厘米,一側深裂,頂端具6齒,外被稀疏的粗毛;花冠管長1.3厘米,外被稀疏的粗毛或近無毛,後方的1枚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2.8厘米;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2毫米;唇瓣長圓狀三角形,長5厘米,寬4厘米,頂端2裂,裂片長6-7毫米,中部以上具小疣點及輻射狀條紋,條紋沿邊緣網結,基部密生絨毛,具痂狀體;花絲長1厘米,花葯室長1.8厘米,頂端2裂;柱頭杯狀,具緣毛;腺體高3毫米,頂部裂開;子房球形,直徑8毫米,被長柔毛。果鮮紅色,花期:4月。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山姜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黨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襪套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1]

栽培技術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山姜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山姜(拉丁學名:Alpinia japonica (Thunb.) Miq.)

主要價值

觀賞

山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其葉大色綠,四季常綠,成型的植株叢蓬鬆徑可達80厘米,其花、果實鮮紅,果期長大4-5個月,十分艷麗,又是一種很好的觀花、觀果植物。山姜性散射光,亦耐半陰,具有較為廣泛的園林應用,可陸地種植也可盆栽觀賞;可群栽,也可配置與樹蔭下、路旁、開花地被間、山石周圍等。 [2]

醫藥價值

根狀莖:辛,溫。理氣通絡,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牙痛,胃痛。花(山姜花):辛,溫。調中下氣,消食,解酒毒。果實(土砂仁、建砂仁):辛,溫。祛寒燥濕溫胃止嘔。用於胃寒腹瀉反胃吐酸食欲不振

【侗藥】根莖治胃寒痛,風寒感冒《桂藥編》。

【壯藥】小山姜:根莖治心氣痛《桂藥編》。

【瑤藥】來角風:用於胃寒熱痛,心氣痛,月經不調。

【德昂藥】受紅: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胃痛《德宏藥錄》。

【土家藥】小杆子根莖或全草主治癆病,心口痛,腹冷痛,食積《土家藥》。

【苗藥】牛耳風,鬧姑蓮:根莖治腹痛泄瀉,胃痛,食滯腹脹,風濕,跌打《湘藍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