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橋樑的故事知多少(張德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橋樑的故事知多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橋樑的故事知多少》中國當代作家張德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橋樑的故事知多少

貴州橋是天際上的彩虹,是現代技術的鬼斧神工,是人類智慧精彩絕倫與濃墨重彩。您知道啥,讓我們一起來打開貴州橋樑的金鑰匙,不妨從貴州的傳說說起,據說貴州有個雷公坡,坡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曾記載着:「足踏雷公坡,太子山腳梭;雲盤山召喚,雷仙閣手握……」一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睞!仔細品味這個傳說給我們的深刻啟示:貴州要發展,離不開橋樑的架設,而橋樑的架設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時代的發展,科技進步,另一個是時機的成熟,領導的重視,資金的積累,而「西部的開發」是國家的戰略決策,就是這條件滿足,橋樑專家的經驗,橋樑設計的實現則是橋樑建設的必備條件。這裡的每一座橋樑的設計施工,都離不開橋樑專家的多次論證,反覆敲定在突然的靈感之間,而靈感的閃現這是建設成什麼橋的關鍵所在,這些橋樑見證了 「西部開放戰略」,提出的「要得富,先修路!」的口號,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進行修路修橋建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使得貴州不僅成為世界上橋樑最多的省份,還能一連擁有60座世界級大橋,着實令人嘆為觀止。

世界級跨徑鋼桁梁斜拉橋——鴨池河大橋

鴨池河大橋的設計是橋樑建設的一個標誌性工程,中鐵局成貴鐵路第三項目部長周宇一度帶領團隊以「跨越天塹從這裡開始的課題」組成員在施工地的周圍不斷的勘察走訪,一個多月來,一直找不到落腳點,突然,有一天下午下起了雨,等雨後天晴,忽然一條雨後的彩虹閃現在勘察的兩岸,一時靈感意動的工程師就將彩虹繪製了出來,並將落腳點落到了彩虹的兩頭,又通過團隊的反反覆覆推敲才形成了橋樑設計的初稿,再找當地知名人事認證,專家鑑定才得以確定下來。

今天的大橋橋面寬28米,全長1450米,橋面與水面距離達434米。其中全長971米,地形結構非常複雜,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地、峽谷地貌類型特徵。這座高橋建築成功,使黔西縣和它所在的畢節地區鯉魚跳龍門,一躍進入新的發展旅遊基地,使之成為黔西的旅遊景觀的點睛之作。您看那鴨池河河水穿山東行的走勢,硬生生劈出了峽谷的天險,是多少探險者的首選之地,又隱藏在雲山霧海之中。而鴨池河地處烏江上游是清畢路的咽喉要道,是水深流急的兩岸峭壁史稱「天險」卻名副其實。可以說是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的真實寫照,再現了貴州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決心!修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世界級跨徑山區單跨鋼桁梁懸索橋——清水河大橋

清水河大橋的設計是彭運動的傑作,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國際二部當家人,設計的理念是藏羚羊奔跑,橋樑的靈感是直插雲霧的「長龍」給予的啟示,在橋樑設計中他走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採用「白加黑」的工作方式,白天考察,晚上實驗,反覆論證,多次實踐,有一天無意中看到動漫畫的「長龍」展現的一瞬間而領悟,依據這個領悟而形成橋樑的雛形,最後經過實踐論證後,並在不斷的完善中確定下來。

清水河大橋北起和平隧道,上跨清水河峽谷,南至毛雲互通,大橋主跨113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達80千米/小時。這裡千山連綿起伏、萬木青翠蔥鬱、峽谷陡深壁翹。而高聳的索塔挺立在兩岸山頭,直入雲霧之中,配上紅色的梁體凌空跨越,對接兩岸「長龍」。交通起「飛」為經濟復甦起到促進作用,在這巨龍般逶迤而去的大橋下,我們沿着清水河大橋,一路向前行走,在前方不遠處,幾隻藏羚羊正在清水河大橋的橋孔下面悠閒的吃草,我們試圖停車靠近它拍張照片,但這些小傢伙早就有警覺,四條小腿一蹦一跳,便向可可西里深處跑去了,和草原融為一體,讓人望草興嘆!多少人同我們一樣,都是通過收看央視《超級工程》而被大山的美景吸引;心心嚮往,才得以一飽眼福這奇異的美景;逗留期間,才了解橋樑建築之艱辛;醉心於橋樑之絕倫,細心研究橋樑建築之奧妙,這是人生的榮幸啊,正是不走不知道,一走忘不了!

世界級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六廣河大橋

六廣河大橋的設計者是,貴州橋樑工程總公司阮有力等團隊組成人員,設計的上部為變截面單箱單室雙懸臂箱形梁,下部1、2號為主孔墩,每個橋墩由兩片橫橋向寬,順橋向厚的矩形鋼筋混凝土薄壁墩柱組成,在多次勘探、考查的過程中提出三種方案,偶爾在一次人體結構觀摩中,得到橋樑的設計啟示,人體下蹲時,一張一弛的原理。即「人」在下蹲和起來的過程中上升與下降的殿部之間瞬間變化,從而靈感的一時閃現得出上部U型,下部V型的組合圖,既耐壓又防震。經過實踐驗證,防震達標,最終才確定下來。又通過科學論證,最後形成決議。這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在靈感間。

六廣河大橋在息烽至黔西高速公路起於息烽小寨壩互通與蘭海高速遵義至貴陽段銜接處,橋樑全長1280米,其中主跨索塔,附近溝壑很深,從高空往下俯瞰,這條烏江水系十分迷人、耀眼,六廣河大橋以其造型別致獨領風韻而不拘一格的建築橋樑,是橋樑史上的雙塔合璧,號稱世界之最,雙索麵的疊合加上樑斜拉而冠名,是橋樑的絕唱,時代的智慧,建築的傑作。橋樑的紐帶起到了一衣帶五地,「五地」猶如五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橋」沿路的身上,使大橋蓬蓽生輝;「五地」各顯其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既互相競爭,又互相合作;既互相吸納,又互相牽引,都依賴於「六廣河大橋」的協同,共同發展着,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奇鬥豔,各自向前、再向前!

貴州頂尖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壩陵河大橋

壩陵河大橋的設計是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彭運動、龐頌賢、孟凡超等人,經過勘察,這是滬瑞國道的「五縱七橫」之一橫又是西南通往華東的五省市通衢之一,是貴州「兩縱兩橫四連線」公路的重要部分,連接清鎮至鎮寧高速公路,途徑安順、黔西南、六盤水三地級市,穿越黃果樹風景區,根據氣候特點,設計三套方案,做到造型新穎,又與黃果樹風景區、滴水灘瀑布、壩陵河訪古區的景觀協調,從而日以繼夜的探索,最後以主跨鋼桁梁懸索橋、三塔混凝土斜拉橋、連續剛構橋和鋼拱橋而落成,橋的靈感緣於人體穿衣的搭配、協調,採用鑽孔間電磁波CT技術,數字鑽孔攝像技術等處理裂隙,得到數字岩心,彌補實物岩心的誤差,還採用隧道錨進行原位斜硐勘察。

大橋總長達到1564米,主跨橋為1088米,使得橋面至壩陵河水面達到370米的高度。大橋是國內跨度較大的鋼桁加勁梁懸索橋,是世界第一大隧道錨橋,其西岸隧道式錨碇長達74.34米。大橋東面連接着壯麗美觀的黃果樹大瀑布、西面面臨三國時期修建的索馬古道、南毗是神秘籠罩的紅岩天書、北面靠近著名的滴水灘瀑布,是黃果樹風景區的一道風景。「壩陵河,天下最陡的河,車在上飛馳,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感,讓人如醉、如痴、如夢幻!今生有幸來到壩陵河,一睹芳容勇氣生,要想事業飛黃又騰達,就要有壩陵河水一瀉千里的精氣神,百轉千回也要勇往直前的勇氣和信心,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無往而不勝俟!

世界級梁式橋樑最高墩195米超高墩橋——赫章大橋

赫章大橋由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楊光強、丁作常等團隊設計,該橋地處雲貴高原烏蒙山脈北段,地勢北高南低,屬於構造侵蝕剝蝕型河谷地貌,跨越赫章後河,植被不發育,極為荒涼,屬於無地內積水、無地表徑流、無水塔的地表水體,中部為赫章後河通道,無斷層通過、下伏基岩連續穩定,基岩厚度大,中風化岩石強度高,整體穩定等,由此而設計兩套方案,設計時的靈感緣於貴州農民雨天戴的斗篷,從而在高橋墩構造上,設計了雙薄壁墩(雙斗笠型),組合式橋墩和獨墩構造形式,開展最大懸臂階段靜風荷載作用下的橋墩穩定與工程對比,從而分析不同坡地下獨墩的非線性穩定和抗震性能,為195米超高墩構造打下了基礎,大跨徑拱橋方案,滿足了自然景觀恰好與周邊的環境渾然一體。

赫章河大橋具有「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勢,地勢西高東低的落差,給橋樑設計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增添妙筆,站在橋上俯瞰,赫章縣城盡收眼底。大橋11號墩施工非常複雜,為滿足施工需要,專門採用液壓翻模新工藝,即通過改良的模板系統,在測量控制過程中單獨對赫章大橋建立坐標等,以保證安全。同時,由於墩柱太高,一般輸送泵的壓力根本無法將混凝土輸送上去,只能專門購置兩台高強度的混凝土輸送泵進行施工。它不僅在中國同類橋型中排在首位,在亞洲也是排名榜首,還是世界橋樑獨居一格的典範。

赫章的景點非常驚人:就拿可樂遺址來說吧,它是一處戰國至西漢時期的遺址。遺址和墓葬群都有漢代遺址和戰國時期的少數民族遺址和墓葬,對於研究貴州少數民族歷史具有珍貴的價值。已成為人類史前地質研究的重要遺蹟,對於史前地質歷史時期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考古學家極為珍惜的奇寶。

總之,貴州橋樑建設是長期歷史經驗的總結,從過去的三尺古道由山溝底到山凹處,一山接着一山爬,一上山就要爬十幾里,一下山又是十幾里,這樣循環往復,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山山相連周而復始,導致貴州人無三分銀的窮苦景象;後來改道小半山,車子開始通行,但其山路極為曲折,「著名的貴州山路十八彎」就是這一時期的真實描繪,如果不順坡彎,那修路的代價更大,修路也極為困難,那就是把山坡挖掉半邊山才能通行,例如貴州龍里的西關坡就是把整個坡挖穿的,而修路的老闆坐在冠山上,整整數了過往的車輛半年,才最終決定下來;而今天的龍哈大橋則是直接從山間通過,叫見山開路遇水塔橋,甚至是穿山而過,一半的山都在橋下,可以說今天的科技是多麼的先進,才能有這麼多橋樑都處於世界前列。我們不得不說,貴州的山之奇、水之急、地之險,鑄就了橋樑的奇妙景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繪製成一幅幅彩虹「仰臥」在貴州大地與隱藏的自然美景之間,使之成為鑲嵌在貴州的一串串明珠,照耀在中國人,特別是貴州人的心間![1]

作者簡介

張德富,1961.3在貴州省龍里一個小山村出生,1979年全國高考,考上師範學校,1981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考上教育學院,1988年8月回校教學,1993年考上省教育學院政教系函授本科,1995年調入江蘇省盱眙縣官灘初級中學教學,2003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先後有多篇文章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高中政治教學參考、初中政治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B刊等雜誌上發表,2021.03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