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桁條是航空航天科學技術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桁heng條(二聲),古民宅用來挑起椽子,做成屋頂的橫木,是房子的主要構件之一。
畫線彈線、去荒、刨光、找圓後,用分杖杆點出中至中的長度,然後依迎頭十字中線在桁(檁)上下皮按桁(檁)徑的3/10均分出金盤線寬度,彈上順身金線,信線刮出上下兩個平面,復彈上順身中線。桁身四面中線彈上之後,在桁一端,畫上榫,另一端畫上卯口。按習慣作法:座北朝南的房屋,榫應做在沖東方向的一端,gp應做在沖西方向一端。也就是習慣上的「沖東不沖西」,「曬公不曬母」。而座西朝東的房屋,則應「沖南不沖北」了。榫均做成銀錠榫,榫的長度均為桁徑的3/10。兩端除做樣卯外,還要按桁(檁)徑的1/4進行刻半,即匠師們俗稱的「二盤檁」。刻半做法是:第一步畫出刻半線。依迎頭十字中線的橫線向桁(檁)順身返點畫刻半長度,再用角尺對準左右順身中線,勾畫出刻半線,然後用鋸鋸掉刻半部分。第二步,將盤完頭刻半後的桁支起擺正,按規矩尺寸畫出兩端銀錠榫卯,再用鋸鑿剔榫和卵口。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