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陷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有關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柴陷湯[1]
是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之合方,故名為〈柴陷湯〉。
直看橫推
〈小柴胡湯〉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等七味藥組成,原本用於治療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等等問題。
〈小陷胸湯〉是黃連、半夏、栝蔞實等三味藥組成,本用於治療痰熱互結,胸脘痞悶,按之則痛,咳痰黃稠等等問題。
後人將兩方合在一起,組成〈柴陷湯〉,同時治療傷寒少陽證與痰熱互結的問題,並被清代著名醫家沈金鼇收錄在其所編的一部綜合性醫書《沈氏尊生書》裡邊。[2]
台灣人每四人中就有一胃食道逆流
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胃食道逆流在中醫屬於「胃脘痛」、「吞酸」,而情緒常常影響消化功能,因此透過服用柴陷湯,對於改善胃食道逆流將有所幫助。
謝旭東表示,據統計台灣人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胃食道逆流,而中年人更是其主要族群,這無外乎生活步調快及工作壓力大,加上熬夜加班三餐不定時,而導致胃酸逆流,引起胸部燒灼感、胸痛、咽喉異物感、慢性咽炎、吞嚥困難、上腹痛、腹脹、夜間躺下咳嗽等不同症狀。[3]
謝旭東指出,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常因飲食失調、鬱怒傷肝,肝氣逆而犯脾胃,以致胃酸上泛,透過「柴陷湯」將有閃善的效果。
柴陷湯是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合方,小柴胡湯疏肝理氣,使情志放鬆,紓解壓力,從胃食道逆流的源頭處理,加上小陷胸湯清熱寬胸,治療因胃食道逆流所導致的消化道炎症,或是搭配上白芨、浙貝母保護胃黏膜。[4]
複方科學中藥
柴陷湯方用於裏熱兼痰飲之證,以胸協部有充滿感與壓迫感,咳嗽時或深呼吸時,便覺胸痛,並有稠痰難吐、呼吸促迫、往來寒熱、口苦苔黃、食慾不振等症狀者為目標。 本方即以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力,故名。
方中半夏生薑,化痰開氣;黃連黃芩,消炎清熱;柴胡主治胸協苦滿;括蔞兼有解熱、去痰、鎮咳、止痛等功能:人參甘草大棗等,則用以增進胃機能,並緩解急迫。[5]
PS:「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