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偉民,原名林興。1887年生,廣東省香山縣人(今珠海市三灶鎮)。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隨父墾荒種地,下海捕魚,稍長到香港謀生,在外國輪船上當苦力。1920年起,林偉民和蘇兆征等在香港海員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並發起成立海員工會籌備組,為籌備委員之一。1921年3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在香港成立,他當選為幹事會幹事,負責交際方面的工作。1922年1月和蘇兆征等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
1922年7月任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上海支部主任。8月發動和領導上海海員工人舉行罷工。1927年9月1日逝世。[1]
人物生平
在外輪當海員,結識孫中山,受其革命思想影響,與蘇兆征一起,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為革命黨人傳遞信息,籌集經費,運送軍火,支援武裝起義。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林偉民意識到工人階級自身的力量,遂與蘇兆征一起從事香港海員工會的組織籌建工作。1921年3月香港海員工會(全稱「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宣告成立,林偉民被選為幹事,負責交際事務。1922年1月,與蘇兆征等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並參加與港英當局復工談判,維護海員權益,迫使港英當局接受工人要求,承認海員工會,使罷工取得勝利,從而揭開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帷幕。1922年5月,林偉民參加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會後,受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託,幫助籌建上海海員工會,並當選為該會主任,留在上海領導工人運動。1924年春,林偉民代表香港海員工會去蘇聯參加國際運輸工人代表大會,在蘇期間,經羅亦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回國後任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廣州辦事處主任,12月領導廣州鹽船工人進行罷工鬥爭。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成為早期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林偉民在廣州發動沙面洋務工人和香港工人聯合舉行反帝政治大罷工,聲援和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6月主持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臨時辦事處的工作,從事接待香港罷工工人,籌措罷工款項等活動以保證罷工的順利進行。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罷工爆發後,他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參加了省港罷工委員會的領導工作。
林偉民與蘇兆征等同志組織領導了這場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罷工運動。罷工開始前,由蘇兆征、鄧中夏、楊殷等人到香港組織發動工人罷工;林偉民、李森等以中華全國總工會名義在廣州成立了省港罷工委員會臨時辦事處,作為接待罷工工人及籌措罷工經費的辦事機構。林偉民不辭勞苦,日以繼夜的工作,在廖仲愷等國民黨左派的支持下,徵用市內的一批煙館、賭館及其它空房,作為安置罷工工人的宿舍,並迅速籌集一批經費,購置大批糧食及其它生活用品,保證罷工順利實現和勝利進行。罷工開始後,針對着當時出現的錯綜複雜的形勢,7月1日,林偉民主持罷工工人代表大會,會上討論及選舉罷工糾察隊的工作人員問題,通過對香港實行糧食封鎖、設置糧食販賣委員會以打擊走私等重大問題。
病逝經過
由於長期緊張繁忙的鬥爭和艱苦貧困的生活,使林偉民腿部的骨結核病在省港大罷工期間惡性發作,1925年8月不得不住院治療。林偉民身臥醫院,仍關心和支持着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各項工作。1926年1月全國海員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林偉民因病未能出席大會,但仍被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5月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屆執委會的執行委員。1927年春,林偉民病情惡化,同年9月1日病逝於廣州醫院,時年40歲。廣州鹽船工人冒着極大的危險,集資收葬了他的遺體。全國解放後,他的遺骨移葬於廣州銀河革命公墓。
視頻
林偉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林偉民:早期中國工人運動的卓越領袖,ZAKER新聞,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