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蘇嵐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江潮水連海平》是中國當代作家蘇嵐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江潮水連海平
幾年前,妹妹家搬進了新居,小區名字叫春江花園。小區里還有一處園林,林木蔥鬱。有張若虛的像,還有巨幅的黑色大理石篆刻的春江花月夜全詩。沒有風光旖旎,卻小有靜謐,可以思古探幽。
(一) 關於張若虛生卒年及是揚州人的說法,最權威的是《唐詩選》。那是200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百度採用的也是來源於《唐詩選》的說法,張若虛(約647年~約730年),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正史的兩唐書沒有張若虛傳,但關於張若虛是揚州人應該沒有異議。在《舊唐書》上賀知章的傳中提到了「揚州張若虛」。揣測沒有被列入正傳,可能是兗州兵曹官太小了吧?但是在唐代已經頗有詩名,倒也是不容置疑的。《舊唐書》這樣寫到:「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朝萬止山陰尉,齊融崑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見《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中。)至於其他人的傳有提到的如包融,也只是在說「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四劉第五班王李。)《唐文拾遺》卷二十一也是在介紹包融時提到張若虛。
(二)
關於張若虛,人們都知道他的《春江花月夜》,所謂「孤篇蓋全唐」。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袁嘉穀。
他在《臥雪詩話》卷三里這樣評價張若虛《香江花月夜》,評曰:「他人以為奇麗,實則麗而不奇。春四見,江十二見,花、夜各二見,月十五見,開後世惡體之先。張月槎集有七律,每句有花、月二字,濫觴遠矣。」
袁嘉穀是什麼人,他有什麼資格這樣評價張若虛呢?
袁嘉穀(1872~1937),字樹五,號樹圃,晚年自號屏山居士,雲南石屏人。袁嘉穀在雲大執教十餘年,是雲南文化名人。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袁嘉穀的字,自創一體,世稱「袁家書」。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這便是袁嘉穀。
他在《臥雪詩話》卷七里說得還要刻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七言長篇,連用題字。顛倒成文,詞多意少,誠不足法。」
不過這也只是一家之言罷。
更多的還是讚譽。
清朝的毛先舒《詩辯坻》卷三說:張若虛"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澤,自有腴姿,而纏綿醞藉,一意縈紆,調法出沒,令人不測,殆化工之筆哉!
溢美之詞出於言表。
清人王闓運《湘綺樓論唐詩》云:「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到了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則說:「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
(三)
《春江花月夜》的命運之舟跌宕起伏在詩海中。
明·胡應麟認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詳其體制,初唐無疑。(《詩藪》)
這是由於張若虛傳留下來的自身資料匱乏罷。
嚴格地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只是一首同題再作。
作為樂府詩,在他之前早已有人寫過。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傳說是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也就是說只留下一個沒有內容的題目而已。
《舊唐書·音樂志二》說:「《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
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卷四十七里有《春江花月夜》七篇,這其中就有隋煬帝的兩篇。
隋煬帝沒有被算為好皇帝,但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兩首《春江花月夜》的詩短而精美。其一雲:「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其二雲:「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你應該讚嘆隋煬帝的文采,也可以說張若虛是受了他的啟發才寫出了自己的《春江花月夜》,但是張若虛自有其遮掩不住的光輝。要不然就不會在被冷落了自唐至元幾個朝代數百年後還會熠熠放光。
關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程千帆先生考證的非常詳盡。宋代大部頭的文獻《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紀事》都沒有收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面前我們能看到最早的就是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里有。張若虛死而有知,應該感謝郭茂倩將他的《春江花月夜》入選,不然我們今人就不能欣賞到這首詩了。當然還要感謝另一位,就是明代的李攀龍,他在嘉靖年間選編了《古今詩刪》,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使得後來的唐詩選本都收錄了它。
至於明清兩代的很多詩話,像萬曆年間的胡應麟《詩藪》、明末清初賀裳的《載酒園詩話又編》、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清吳喬《圍爐詩話》、清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清光緒年陳衍的《石遺室詩話》、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等都提到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四)
只做過兗州兵曹的張若虛,能夠進入「吳中四傑」,即使在唐初也應該是不容易的事。一個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憑什麼?當然是才氣了。那首進入《全唐詩》的《代答閨夢還》也同樣展示了張若虛的才華。「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見《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七。)關於張若虛應該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探究,只可惜留下來的史料太少太少了。不過沉寂了幾個朝代沒有任何聲響的他,居然會進入了新崑曲《春江花月夜》裡面,紅了好一陣。
80後編劇羅周以此為靈感來源,創作了一出同名崑曲,講述了一個歷經五十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愛戀情愫生髮,進而超越生死的故事。才子張若虛對佳人辛夷一見傾心,卻陰差陽錯生死兩隔。判官許諾一生富貴敵不過美人莞爾,掌權四海不及明月橋上與心上人再相聚。這羅周也真夠厲害的,一個八零後的小女子腦洞大開,竟然寫出這樣的一個劇本,也太讓人嘆為觀止了。其穿越時空幅度之大,也是令人咋舌。不過張若虛卻因此而大火了一把。這個沉寂了一千多年的小小兗州兵曹因此真的火了,恐怕連他自己也想不到罷。劇裡面的人物有虛有實,張旭、曹娥、劉安倒是實有的,戀人辛夷怕是虛構的。《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美麗長詩演繹出這樣一位虛幻的美女,也是自然的了。明月橋卻是真有,揚州東城的竹西公園還有一座拱橋,雖然冷落,倒還給有心悼古的人提供了一處景致,那裡楊枝拂面,水清人靜,倒是讓人有幾分喜歡呢。
最近庚子春疫,孩子們不得不在家上網課。《空中課堂》節目特別安排了一些小娃背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也天天陪孫女上網課,電視機里時常響起那些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我不禁產生了與羅周動筆寫劇本時同樣的感慨:一位一千多年前的詩人竟然把宇宙時空看得那麼透,寫出這樣的詩句!
總之,張若虛火了。該火。[1]
作者簡介
蘇嵐煙,原名蘇大勇。1949年生於上海,祖籍河北故城,退休前為外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