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而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易地而處漢語成語,拼音是yì dì ér chǔ,意思是換一換所處的地位。比喻為對方想一想。 出自《少康、漢高祖論》。[1]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比喻為對方想一想。
示例 唐·劉知幾《通史·雜說上》:「若使(司)馬遷易地而處 ,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辭,有逾班氏。」
唐劉知幾《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嚴君平,清廉如段干木,與仆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清錢大晰 《羿喻》: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duó)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髦《少康、漢高祖論》:「社稷幾傾,若與少康易地而處,或未能復大禹之績也。」
成語辨析
【近義詞】:設身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