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化之魂在於知恥(宋今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化之魂在於知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文化之魂在於知恥》中國當代作家宋今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文化之魂在於知恥

一個人不要說有了相當的文憑學歷,就是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識和讀寫能力,便可以稱之為「有文化」,因為,從此再也不是文盲了。但是,有文化而不能使自己割斷僥倖與貪慾、惡劣與卑鄙、欺騙與訛詐、狂悖與傲慢的持續纏繞,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一點醒悟愧疚和自我規範,那麼,這種人就不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文化人。 文化人首先要有羞恥感,即是知恥;明白「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有問題,小心謹慎,循規蹈矩,守身如玉,視名節和清白為經世之寶,立世之基,寧可吃虧受辱,絕不逾越雷池半步。

我國歷代思想家都把「知恥」兩個字置於自己人格修養的重要位置,並且告誡世人,修身立世,要從知恥開始。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龔自珍說:「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不知恥,為國之大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是不願意承認改正,還恬不知恥、將錯就錯,慢慢地小錯鑄成了大錯,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不可挽回的悔恨與損失。

人無羞恥之感、廉恥之心,什麼壞事、惡事、醜事都能幹得出來。不知道「磕磣」了,就容易把「屁股」當成「臉」露在外面;「一條魚」不僅「腥了一鍋湯」,腐爛了自己,污染了別人,還給團體和部門造成惡劣影響。可以這樣講,那些已經被查落馬、觸犯刑律、身敗名裂的「老虎」「蒼蠅」們的一個突出共性,就是在為人和做事上「不知磕磣」了,其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文化修養在經濟大潮里發生了病變,完全泯滅了羞恥之心。

修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健全人格。如果身不修、品不立,則不足以擔當理政大任。即如顧炎武所說的那樣:「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所以《大學》強調:「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一由自身到家庭再到國家及天下的遞次過程,自古以來一直被我國讀書人奉為修身圭臬。

何謂「修身」?《中庸》說:「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矣。」人無羞恥,立世艱難;官無清廉,難取端正。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轉型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作為一名公務人員,我們要保養好自己的廉恥之心,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人」。進出舉止,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始終保持好共產黨人的獨立人格精神,昂首站立,一身正氣,離退揮手,兩袖清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