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藝超群的李世民玄甲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甲軍 |
揭秘武藝超群的李世民玄甲軍關於李世民是一個政績超群的成功皇帝,似乎大家沒有多少異議,而說到李世民也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勇將,各位似乎又是一頭霧水,不甚了解。突然想起了一位網友曾討論的關於李世民的武藝問題,這位網友曾說小李的武藝也就是能騎馬掄劍,要是單兵碰上戰陣闖將,自然是落荒而逃了。雖然早早上陣,不過卻並未見過親王殿下如何武功過人的表現,被人執行斬首計劃幾乎得手的事也有好幾次,洛陽之戰差點給王世充的步兵斬首成功;攻打劉黑闥,更是差一點被劉黑闥的斬首計劃改寫歷史,號稱所歷戰事最險的一次……。而在一些史書里小李的武藝還是相當不錯的(估計是被他的軍事天才給淹去了光輝),這個誰是誰非?於是便萌生了要揭開李世民武藝的真面目之心。[1]
如果說徐惠是一個文學天才的話,那麼李世民無疑是一個實打實的軍事天才(尤其是軍事謀略方面),這個好像也沒有多少人質疑,不然他以小小年紀在強敵環伺的惡劣環境下絕對沒有打下李唐江山就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他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遇強愈強、出奇制勝,從十六歲在雁門勤王,以緩兵之計和樹上開花之疑兵計智退強大的突厥軍隊而嶄露頭角,經歷多次的「空手套白狼」的絕妙戰陣之後,也在唐朝的建立和鞏固的事業中迅速打造自己的「戰神」地位,以他那身先士卒「拚命二郎」的光輝形像輝映在大唐人的心中,受到了不是一般的愛戴和崇敬。
翻開史書,似乎李世民勤學苦練武藝的記載幾乎沒有,這只是一種基礎性的本領,不足掛齒,因此也不會落入史官的法眼,只知道李世民從小喜歡弓馬騎射,練就一身過硬的精湛武藝,估計就是家學淵源的原因吧。因為他的曾祖父就是北周開國元勛,自然是武藝過人,而他父親李淵也是一個武藝高強的猛人,也肯定對兒子言傳身教悉心輔導,他們兄弟幾個又聰明過人,當然是一學就會,兄弟仨的武藝都很溜,還時不時技癢進行射箭大賽,看誰的獵物多誰就是笑到最後的人(這個在經典電視連續劇里也是很經典的鏡頭),最後自然武藝會突飛猛進。
每當打大仗,他總是騎射神技天下無敵,在最著名的幾次和突厥佬的遭遇戰中,總是喜歡和他們的可汗單挑比賽騎射,大有以牙還牙的味道。比如那次他剛經過玄武門之變上台政權未穩,突厥佬乘機來侵,號稱百萬雄兵已經到了渭河便橋西岸,拉弓搭箭虎視眈眈,朝中大臣十分驚恐,他居然大唱空城計,城門大開,還只率六騎就到橋東和十萬敵軍對峙,面無懼色。最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要求大名鼎鼎的頡利可汗和他單挑騎射,你突厥佬不是以騎射勇武立國的嗎?我就和你比這個,頡利居然怕了,這簡直是中了邪了,和我在前文所說的大施連環計退敵的情形一模一樣,後來囂張的突厥佬又得講和,這也側面說明了李世民對自己騎射水平的自信,不然也不會口出狂言。
有人還進一步分析說,李世民之所以對尉遲門神青眼有加,除了他的忠心耿耿之外,還建立在李世民對騎兵部隊的絕對重視之上,因為尉遲門神也是一員驍勇騎將,其他如另一門神秦叔寶以及秦門三傑之一程咬金都無一例外精通騎術,所以都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秦叔寶還曾是他的馬軍總管。他的令遊牧民族以及隋朝軍隊和軍閥割據勢力聞風喪膽的玄甲隊就是他重視騎兵的有力佐證。
說到他的神秘兵種玄甲隊(或稱玄甲軍),歷史的記載也是十分簡單,歷史牛書《資治通鑑》甚至只有寥寥百十字,比它所發揮的戰爭功用簡直是不大成正比,我們只能從其他史料的片言隻語中來重新拼湊玄甲隊的歷史形像。
據稱玄甲隊是中國古代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之一,也是李世民開國的一把鋒利無比的神劍。李世民在全軍中挑選了千餘精銳騎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隊,由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翟長孫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而他老哥居然還親自帶領玄甲隊衝鋒陷陣,勇不可擋,自然是所向披靡了,難怪他手下性格十分粗獷的秦門三傑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都是打架天王)誰也不服卻都十分服他老人家,因為他的騎射術絕對不在他們之下,你不服不行。他可以說是馬上開國馬下治國,文武雙全,沒本事就不會充這個大頭。
綜上所述,李世民的武藝絕對不是浪得虛名,虎牢關「秦王破陣」就連射數箭箭無虛發,幾乎可以說是百步穿楊,他重視騎兵自有他的道理了。而且我們從他身先士卒,每戰幾乎都沖在前面的行為來判斷,他本人的體力應該也是非常充沛,皇家體育尖子生啊,難怪那麼喜歡和以勇武立世的突厥人叫陣單挑,連頡利、突利這樣的猛將都十分忌諱他,他的武藝造詣深不可測,實力明擺在那裡,加上足智多謀,善於用計,誰見誰都有點腳軟啊!
總之,李世民絕對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勇將,據說他是堪與岳飛並駕齊驅的我國古代五員勇將之一,在大唐也是和尉遲門神堪可一比的數一數二的武藝高強的勇將(除了在著名的歷史通俗小說里比如說《隋唐演義》他的武功才是被矮化到不入流,只是一個有軍事謀略的政治人而已),他最主要的武藝就是把騎射術玩得出神入化神出鬼沒,只要他彎弓搭箭,指誰打誰,箭起人落,彈無虛發,是一個十分了得的馬上皇帝,這一點武功漢武帝未必能超過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