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捉田螺(姜先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捉田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捉田螺》中國當代作家姜先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捉田螺

池塘的水滿了,也停了,田野里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大哥哥好不好,教我去捉泥鰍……是不是覺得這首純真的童謠很熟悉?歌聲喚起對童年無限回憶,趁着五一節日空閒,地瓜突發奇想與我說,趁送父母回鄉之際,我不教你捉泥鰍,我們一起去捉田螺,如何?

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為?當即一拍即合。

地瓜父親風燭殘年,已有好些年不種莊稼了,把閒置的水田開挖了一池魚塘,緊挨魚塘的一塊水田裡常年種一些高筍,連帶水草也隨高筍極其豐茂起來,田裡魚蝦蚌殼螺螄一應俱全,惹得地瓜早就想動手掃蕩殺伐了。

說起捉螺螄,七八十年代的人不會陌生。那時候物質匱乏,肉蛋奇缺,人們就用家鄉田裡的螺螄蚌殼肉充飢解饞,捉螺螄自然也是小孩子最喜歡幹的事情。彼時田土地還不曾聯產到戶,池塘、稻田都是集體財產,白天是不能大搖大擺去田裡捉的,只有在夏天的晚上,偷偷摸摸打起燈籠火把,背起篾巴籠去捉,一般捉回家把肉煮起吃了才天亮,想起這些,我們心頭別是一番滋味,也別樣一絲快樂激動

剛到家,地瓜就迫不及待找了個塑料盆子下田了,嫌褲子挽不上腿,乾脆脫了長褲穿個褲衩馬上開捉。受了地瓜鼓動,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挽起褲腿脫掉鞋子下田,哪裡還有平時寫詩寫文字的斯文?

田裡水並不深,水色清亮,可以一眼看到水底,稀泥也剛剛沒到小腿,這倒出乎我的意料。田裡的螺螄真多!不說是一堆堆的,那也應該用一串串來形容數量之多,那些田螺們立着尖尖的屁股優哉游哉地移動,從足部的膜片厴里伸出細細的觸角,在清清的水裡顯得特別的柔軟,當伸手觸碰它時,田螺足的肌肉一下子便收縮在貝殼裡,用圓蓋子一樣的厴將貝殼嚴嚴實實地蓋住。田螺的這些把戲我們從小就非常熟悉,所以我知道怎麼下手,也知道怎麼收拾它們。即使把水弄渾了,我們兩手一合一張一閉,田螺也都逃不出我們的手心!

因為田螺屬於軟體動物,它也逃不快。它唯一能做的就是碰到我們的手它急忙縮回身子用圓蓋子蓋住自己。所以我們不用吹灰之力一捉一個準兒。蚌殼就要狡猾一點了,不過它和田螺基本上是互相共生,有田螺的地方一定有蚌殼,蚌殼會深深地把自己埋藏在稀泥里,只露一點點身子在泥外頭,我們順手輕輕捏一下稀泥,自然就探出它們的藏身之處,毫不費力捉出了它們!

我和地瓜兩人興奮異常,似乎回到了童年時光,在田裡嬉戲笑鬧,只是一會兒工夫我們就捉了滿滿一盆,侄兒在田埂上猴急也想下田,因為人少吃不了那麼多,需不着勞駕他出力,他幫我們提提鞋子,照照相,也是不錯的勞動付出。

老父親原以為地瓜說說而已,沒有想到還真下田,一會兒還捉了那麼多,也顯得比平時興奮。蹣跚着腳步急急忙忙找凳子,搬風扇,生怕我們熱到了。

我剝螺螄和蚌殼的肉還是蠻有經驗的,誰讓我們小時候沒有吃的練就了這些本事呢!讓地瓜媽燒一大鍋開水,倒在大盆里,一刻鐘的功夫,螺螄的圓蓋子和蚌殼的外殼自然鬆開,細滑水嫩的肉質暴露在我們眼前,我用筷子頭輕輕一撬,麻利撕掉它們的腸子及其他,剔除好肉來,撒一把鹽巴搓揉幾搓揉,清水透無數次,下鍋!姜蔥大蒜,花椒砂仁,泡椒泡姜,油鹽等等,一袋煙的功夫,和着一點臘肉粒一起燉的奶白奶白的蚌殼湯,舀上了桌,紅燒的螺螄肉也出了鍋,爆炒野菜一碟,自然啤酒整幾瓶,開吃!我因為開車,望啤酒興嘆,下次,一定補起喝哈。

老父親,地瓜媽,我家媽,不喝酒的他們也淺嘗一小杯,地瓜和侄兒整瓶整瓶吹,觥籌交錯間,大快朵頤吃螺螄,絮絮叨叨說家常!

回城還順帶拐跑父母的兩大桶枇杷,嘿嘿,這個五一勞動節,真正勞動捉螺螄,應節應景,巴適得板!所以要經常回鄉里看看,鄉間快樂無限多,還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1]

作者簡介

姜先惠,重慶合川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