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少師相國李公·往在東都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挽少師相國李公·往在東都日》是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張元乾的作品之一。
張元干(約1091-1170)字仲宗,長樂(今福建長樂)人,自號蘆川居士。政和初,為太學[1]上捨生。宣和七年(1125年),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後觸怒秦檜,被捕下獄。晚年漫遊江南,客死異鄉。有《蘆川歸來集》。
“ |
往在東都日,傷心丙午年。 不從三鎮割,安得兩宮遷。 抗議行營上,排奸御榻前。 英風成昨夢,遺恨落窮邊。 |
” |
— [北宋]張元干 |
作品影響
張元干博覽群書,文學修養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著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餘首。內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著作洋溢着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讚。他尤長於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後豪放、悲壯,風節凜然。
張元干,是那一批詞人中第一個轉身的人,他走出小我,走向大我,把自己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與呼聲緊緊聯繫在一起,為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人推開了另一扇門,帶動了南渡詞人群體的集體轉向,接續了屈原、杜甫到陸游、辛棄疾的愛國傳統,以自己的風骨和壯詞,成為詞史上的一位標誌性人物。從詞的發展史看,張元干生活於兩宋之間,是一位承前啟後的詞作家,他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派[2]的詞風,又經過自己的創作實踐,使詞的內容更緊密地與抗擊金兵侵擾和反對議和賣國等相結合,使詞能反映時代、反映社會的重大主題,成為對國事發表見解和感觸的藝術手段。
張元乾的詞作,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後來的辛棄疾詞派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視頻
挽少師相國李公·往在東都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什麼,初三網,2020-12-09
- ↑ 豪放派十大詞人!,個人圖書館,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