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邀杜甫玩穿越 王剛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我邀杜甫玩穿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邀杜甫玩穿越 》中國當代作家王剛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邀杜甫玩穿越

假若真能穿越,我定會邀請大唐詩人杜甫一起穿越到我的童年時期。

愁雲淡淡雨瀟瀟。六十年代的關中腹地灞河岸邊,懷着「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曠達胸襟的杜甫,牽着小毛驢,走在鄉間小徑,與正彎腰拔豬草的我不期相遇,我們一起走向村莊。

一圈圈黃土夯實的圍牆,一頂頂東歪西扭的柴棚,幾間麥草裸露的茅屋,這就是我童年的村落。從東往西也不過三家,兩家是李姓同族堂兄弟,一家是本門同族的一個哥哥,他曾是吃皇糧的國家幹部。臨街土牆上開個洞,靠上幾條枯乾的樹枝,搭上一抱玉米杆,就算是街門。進街門是一面煙熏火燎的泥牆,進這二門需低頭哈腰,低矮的門楣,陰暗的窩棚,一腳踏去冷不丁會閃了腰身,這腳底分明就是一個土坑。當你適應了昏暗的光線,才發覺身體已貼着鍋灶台,它另一端連着大火炕,這是風前殘燭老人的福地。火炕上方布條與麻繩扶撐着塑料布,為主人遮擋屋漏偏遇的連陰雨。每到雨季,我們常常緊貼大人們縮成一團,揪心地聽着窗外、院牆外那被雨水浸泡後牆倒塌的聲音。

老杜眉頭緊皺:「這就是你的童年,那麼省城呢?」

省城也好不到哪裡去,這裡雖說是周秦漢唐十三朝古都,但那時自然災害頻發,國家經濟正在復甦,紅瓦青磚的房子寥若晨星,星羅棋布的是殘破的古蹟,衰敗的廟宇,以及黃土層下沉睡千年的帝王將相陵墓。分房是要論資排輩的,早年進城工作的大姐,一直到女兒將要初中畢業,才分到一套兩居室。居民樓道里堆滿着煤球、蜷縮的白菜、鄒巴巴的土豆。過道做飯,陽台上住人更是見慣不怪。若家裡有進城看病的父母長輩,或者是進城辦事的鄉黨親戚鄰,男主人就得抱着草蓆睡樓頂,冬季就只有與看門大爺將就一宿。孩子們作業在停電後蠟燭煤油燈昏暗燈光下完成是常有的事。

「都不容易啊!你呢?」老杜動情地問。

我慘然一笑:「大哥長我三歲,我高中畢業時他已結婚。吃住都困難,無奈之下我只好遠走新疆。」

在部隊我先後搬過四次家,唯一的一次住樓房還是在愛人將要生產時,為了節約四十元的房租錢,我們租住過當地人家的水房。白天人來人往吵吵嚷嚷,夏季停水,夜裡二三點等着接水的人都遲遲不肯離去,尷尬苦楚現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

「那後來呢?」老杜刨根問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聯產承包,城鄉多種經營並行,吃糧用錢才不再捉襟見肘,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逐漸鼓起來,住房已是天翻地覆。現在家鄉已建成現代化的國際港務區,現代農業示範園、農家樂、健身房、小洋樓如雨後春筍。你先前來過的城南小寨,電子城再也不是農田苗圃環繞,棚戶區稠密,燈暗路窄的舊模樣,它早已發展成繁華商業圈與高新科技產業園,就連終南山下,渭河岸邊,也是環山路河堤路寬闊暢行。一帶一路,移民搬遷,精準扶貧錦上添花。城際間高鐵朝發夕至,老百姓旅遊出國夢想成真,這不正是詩人你期望的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嗎?

老杜喜笑顏開地轉身解開毛驢,見我疑惑便說:「欣逢盛世,我也要與時俱進,換騎電驢,重寫青山綠水的壯麗詩篇。」說罷那爽朗的笑聲直衝雲霄[1]

作者簡介

王剛昌,六零後,供職於某研究所,現居西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