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皮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的兒子皮卡》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曹文軒。
圖書簡介
曹文軒著的《我的兒子皮卡(10周年彩繪珍藏版共10冊)》是套講述一個叫皮卡的男孩,快樂而又波折的成長故事書。這個孩子,在出生前就因醫生誤診而差點喪命,出生後還沒來得及享受父母愛護,就被送回老家做了「半留守」兒童;好不容易在鄉下闖出了他的一片天地,又忽被帶回北京開始了上學。多彩的鄉下與單調的城市、撒歡的生活與規矩多多的生活,皮卡在人生開始就經歷了身不由己的苦惱。
隨後,又身體力行地帶我們去經歷了一系列的成長的故事和生命的考驗,比如友誼的、家庭的、人性的、道德的,甚至社會的。
皮卡的故事是真實的、平凡的,也是多彩的。讓我們跟隨他,去繼續體味人之初的真善美,體味成長的酸甜苦,體味人生的意義和真諦吧!
一個父親眼中的孩子,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曹文軒「不一樣的童年」成長小說!
《我的兒子皮卡(背叛的門牙)》為其中一冊。
在一次歌詠比賽中,皮卡的對頭李哲被選為領唱,皮卡很傷心。可門牙的掉落又讓李哲失去了領唱的地位。皮卡被換上。不過——皮卡的門牙也掉了!這可怎麼辦?爸爸的一句話,讓比賽有了出乎意料的結果……
《我的兒子皮卡:再見鋼琴》為其中一冊。
皮卡到上學的時候,回去了北京。北京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憂愁的。皮卡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要開始上課外班了。他在彈鋼琴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沒想到,因為一個叫絮絮的小女孩,皮卡放棄了鋼琴……
《我的兒子皮卡:仰望天空的貓》為其中一冊。
皮卡在鄉下奶奶家的日子是自由而快樂的,陪伴他的有天上的鴿子、地上的貓,還有飛來飛去的蜻蜓和一頭叫皮三的牛。不過,生活總是不能完美,皮卡能拯救小貓的生命,卻無法挽回皮三的離開……
《我的兒子皮卡(尖叫)》為其中一冊。
皮卡從出生起就與眾不同,「卡」在那裡怎麼也不願意出來。醫生就像拔蘿蔔一樣。撲通一聲將他拔了出來。皮卡很憤怒,不過憤怒很快就變成了好奇,好奇又變成了行動,於是,皮卡一家熱熱鬧鬧的生活就開始了。
《我的兒子皮卡:尿王》為其中一冊。
皮卡班上有個叫馬飛的同學,因控制不住大小便,被同學們稱為「尿王」。馬飛仗着有個高年級的哥哥,常常欺負皮卡。皮達知道後,決定教訓他們一下,不想卻驚動了警察……
《我的兒子皮卡(大地神)》為其中一冊。
皮卡迷戀上了煙殼、山地車,可到了某個時刻,這些迷戀叉會突然終結。他追隨插班生馬丁「撫摸大地」。結果差點掛科。某一天,他叉見着了草環,卻已沒話說。剛剛長大的皮卡,已開始懷念自己的小時候……
《我的兒子皮卡:跑偏的人》為其中一冊。
皮卡的世界在變大。他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看哥哥「帥氣」的髮型,也學會了用善意的謊言和熱血來幫助朋友,可面對得了怪病,叉遭遇家庭變故的數學老師,他除了能用繩子把老師拖回正道,卻無法再做些什麼。
《我的兒子皮卡:影子灰狗》為其中一冊。
最近皮卡有一個大秘密,是關於一條灰狗的。它潛伏在一片灌木叢中,像影子一樣,只有皮卡能看見它。一天放學後,皮卡終於把它帶回了家,可沒想到,這讓他的家經受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我的兒子皮卡:淘金兄弟》為其中一冊。
皮卡是哥哥皮達的「狗腿子」「跟屁蟲」兄弟倆可以一起干很多事。他們因為一本書而決定自己「淘金」,可是成人的世界遠比他們想的要複雜。皮達的錢沒了,皮卡小木盒裡的錢也沒了。它們到底去哪兒了呢……
《我的兒子皮卡:矮鬼》為其中一冊。
皮卡在油麻地新結識了一個有點兒痴傻有點兒怪異的朋友——矮鬼。油麻地的人們對矮鬼又憐又恨,可他卻很喜歡皮卡,不過因為一次次的事情,讓皮卡遠離了他。最後,矮鬼離家出走了,成為皮卡心中永遠的謎。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國家小學、初中統一語文教材主編之一。出版長篇小說有《草房子》《蜻蜓眼》《青銅葵花》《火印》《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鳥》《細米》《大王書》《楓林渡》《穿堂風》《蝙蝠香》《螢王》《草鞋灣》《瘋狗浪》等,出版系列作品有「我的兒子皮卡」「丁丁當當」「萌萌鳥」「笨笨驢」等,出版繪本有《遠方》《飛翔的鳥窩》《羽毛》《柏林上空的傘》《煙》等50餘種,出版學術著作有《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19卷。百餘種作品被譯為英、法、德、俄、希臘、匿、韓、瑞典、丹麥、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阿拉伯、波斯等語種。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兒童文學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等重要獎項50餘種。2016年4月獲國際安徒生獎,2017年1月獲影響世界傑出華人獎。
讓·雅克·盧梭•兒童文學史
讓·雅克·盧梭的兒童傳記性小說《愛彌爾》寫於1762年,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第一部把兒童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描寫的小說[1]。西方認定18世紀末期為兒童文學的發端期。然而,盧梭認為以幻想方式構成的讀物對孩子會產生有害影響的論斷阻滯了 以貝洛、弗朗索瓦和博蒙夫人(代表作《美妞與怪獸》[2],1756年)為開端的幻想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