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姚詠明 編,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是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1930年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於1954年8月合併成立的;目前公司年出版新書3000多種,期刊500多種,形成了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1]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2]。
內容簡介
急危重症發病機制複雜、臨床救治困難,內容涉及一系列基本問題,並與機體多系統、多器官病理生理改變密切相關《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是國內**部全面、系統地論述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的大型學術專著,既匯集了國內外有關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又融進了編著者們的豐富科研成果和寶貴經驗,從基礎到臨床、從理論到實踐,充分反映了對當今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的新認識。 《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結構合理、內容豐富、資料新穎,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應用價值《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學》可供從事急危重症學科的臨床醫師,病理生理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姚詠明,男,漢族,1965年11月出生,醫學博士後(奧地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兼**附屬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7所高校客座或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創(燒、戰)傷感染與免疫、休克、膿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發病機制及防治策略的轉化醫學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績和貢獻如下:闡明了高遷移率族蛋白B1在創(燒)傷後膿毒症發病中的確切作用與意義,證實其作為新的「晚期」炎性介質和免疫調節分子誘發多器官損害的論點;揭示了脂多糖結合蛋白及脂多糖受體表達上調是嚴重損傷增敏內源性內毒素作用的主要分子基礎;系統證明生物蝶呤參與了內/外毒素休克的發病過程,從全新的角度探討膿毒性休克發病機制;開展了嚴重創(燒)傷後革蘭陽性菌感染及細菌外毒素分子發病機制與防治的研究;提出了評價嚴重燒傷患者免疫功能障礙程度的新標準與免疫調理策略。
現擔任國際休克學會執行委員、歐洲休克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毒素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休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甦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並任《Shock》等7種英文雜誌編委,《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等20種雜誌副主編或編委。主持國際合作、國家和省部級課題26項,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全軍傑出中青年人才基金等。發表學術論文463篇,其中國際期刊117篇,被SCI收錄91篇、SCI他引835次。主編大型學術專著5部,參編國內專著21部及國外專著5部。作為共同主席或分會主席主持國際會議11次,並在國際內毒素免疫治療會議及維也納休克論壇等主流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10次。
獲國際學術獎3項(均為**完成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其中**完成人2項、第二完成人1項),軍隊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1999年獲歐洲、美國休克學會聯合頒發的首屆Schlag紀念獎: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1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07年獲「求實」傑出青年獎,併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012年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工程;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先後榮立二、三等功各1次。
參考文獻
- ↑ 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三位一體,搜狐,2017-09-28
- ↑ 公司簡介,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