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 .法王緣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徐霞客遊記 .法王緣起出自《徐霞客遊記》,遊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1]
原文
吐蕃bō國有法王、人王。
人王即領主主兵革,初有四,今並一。法王喇嘛教首領主佛教,亦有二。人王以土地養法王,而不知有中國;法王代人王化人民,而遵奉朝廷。其教,****王與二法王更相為師弟。
大法王將沒通「歿」,死亡,即先語二法王以托生之地。二法王如其言往求之,必得所生,即抱奉歸養為****王,而傳之道。其抱歸時,雖年甚幼,而前生所遺事,如探環穴中,歷歷不爽。二法王沒,亦先語於****王,而往覓與抱歸傳教,亦如之。其托生之家,各不甚遙絕,若只借為萌芽,而果則不易也。大與二,亦只互為淵源,而位則不更也此即所謂喇嘛教的「靈童」轉世制度。
庚戌年公元1610年,二法王曾至麗江,遂至雞足。
大寶法王於嘉靖間朝京師,參五台。
麗江北至必烈界,幾兩月程。又兩月,西北至大寶法王。 吐蕃國有法王、人王。人王主掌軍事,最初有四個,今天合併為一個。•法王主掌佛教,也有兩個。人王用土地來養法王,卻不知有中國;法王代替人王教化人民,但尊奉朝廷。他們的教規,大法王與二法王互相更替作為師弟。大法王將死時,就事先對二法王告知托生之地。二法王按照他的話前去尋找,必定找到轉生的人,馬上抱回來奉養作為大法王並且傳授給他教旨。他抱回來的時候,雖然年齡非常幼小,但前生的遺事,如伸手從環形洞穴中取出來一樣,清清楚楚沒有差錯。二法王死時,也是事先告知給大法王托生之地,而且前去尋找與抱回來傳教,也是如此。他們托生的人家,各自不十分遙遠隔絕,好似只藉以作為萌生的幼芽,但結果卻不變。大法王與二法王,也只是互為淵源,而地位則不變更。
庚戌年,二法王曾到過麗江,進而到了雞足山。
大寶法王在嘉靖年間朝見京師,參拜五台山。
麗江往北到必烈境內,將近兩個月的路程。又走兩個月,往西北通到大寶法王住地。[2]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代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和文學家。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先後遊歷了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歷經34年考察撰寫成60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