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廬山藏(葉永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庐山藏 叶永斌)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重定向至:

廬山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廬山藏》中國當代作家葉永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廬山藏

逛完秀峰,乘坐大巴車到三疊泉景區。在去景區的路上,朝車窗外望去,碰巧看到了刻有「白鹿原」三個字的渾圓石頭。當時,我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種猜測,雖然《白鹿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關中平原,但陳忠實]先生是受朱熹和白鹿洞書院的啟發而創作了故事中涉及到的朱先生和白鹿書院的情節的。不過,經查實,這僅僅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我們終於到達三疊泉景區了,這是廬山一日遊行程中最後的一個景點,也是最艱苦的景點,因為徒步上山下山均需要一個小時,對於長期缺乏運動的人來說簡直是自作自受。導遊說,從景區大門到三疊泉觀景台,可先乘電瓶車到景區內門,再徒步上山,雖然山路崎嶇,但一步一景,不容錯過;而登上觀景台需要經過五道橋,通過第二道橋後山路就開始變得陡峭難行,當爬到第三道橋時,千萬不要放棄,一旦放棄,一切就功虧一簣了。

通過內門,快步走十分鐘左右,即可看到刻着「聽濤」二字的黃色圓石,凝神聚氣,果然能聽見淙淙水聲,令人心曠神怡,只是路途尚遙遠,不宜久留此地。耳聽濤聲入耳根,由此想起了在秀峰景區裡的東林寺上看到的黃庭堅在聰明泉的石碑旁寫的三個大字「聰明泉「。聰字右邊非「總」,而是「上公下心」;明字左邊非「日」,而是「目」。導遊解釋道,黃庭堅是特地寫錯了字,錯字則寓意着「為官要公正廉潔,為民要心地善良,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才不枉為聰明人」。道理是不錯的,只是覺得這種解法牽強附會,回去一查資料,啞然失笑,原來碑上的字只是「聰明泉」的另一寫法,並無特別的含義,反而因導遊們的望文生義更令「聰明泉」妙趣橫生。

「導遊在忽悠,對於年輕人來說,爬上觀瀑台是沒什麼難度的。」

「上山下山用不了一個小時。」

爬過了第一道橋後,每間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乘轎的價格表,以兩座橋之間的距離為一程,每程350元。若將人肉以斤論,平均兩三元一斤,即便在這世道里人肉比豬肉便宜不少,但仍然無人問津,而景區將其作為招攬遊客的噱頭又未嘗不可。其中,我們途經一個叫「玉川門」的景點,由於當時只想着儘快抵達目的地,因此無暇詳細遊覽,只記得有一灘白色巨頭橫亘于山澗間,澗水渾濁,僅此而已。之後,我趁着一股拼勁,一口氣衝上了第二道橋,又往前爬了一段陡坡,就可看見一個用木板搭建的簡陋平台,平台上擺放着幾張供遊人休息的桌椅。至此,我決定停下來緩一口氣,等一等再走。

「汗水滲入到外套大衣裡面了,很冷。為什麼要為難自己?不想爬了。」

「先歇一會,準備到了,繼續爬。」

在第三道橋上,能見到有條小溪從由兩塊相對相拱的巨石間緩緩地流下深潭,溪流發源的方向被重重疊疊的巨石擋住了,無法看清遠處的風景。而在下山遊覽的時候,才發現「小三疊泉」天門潭竟然隱藏在橋底。在橋上正視,水緩;在橋下仰觀,水急瀉於潭中,構成一簾小瀑布,風聲水聲夾雜在一起,水花飛濺,尤為壯觀。由此觀之,角度不同,景致相異,一急一緩,頗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嘻嘻,得了,你現在可以放棄了。」

「不能放棄,繼續!」

在到達第四道橋前,有一個叫「鐵壁銅牆」的景點。像被利斧劈削過的兩山巍然屹立,光禿禿的岩壁相互對峙,在這斷層縱橫的天然屏障間開闢出一條階梯小路。遊人行走其中,仰頭望去,只見頭頂上萬里無雲的藍天被枯枝切割成不規則的幾何形狀,孤寂感和壓迫感油然而生。

走過第五道橋,再上坡,就到達三疊泉的觀瀑台了。所謂「三疊泉」,就是溪流經斷崖分成三段瀑布直瀉入龍潭。此時正處於旱期,水細且緩,貴在水跡仍清晰,雖不如汛期時的浩浩蕩蕩,但亦有一番「高山流水」的野趣。據記載,陶淵明李白等文人墨客都在廬山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卻未曾發現三疊泉;後來,三疊泉是於宋紹熙二年始被樵者發現的,故有詩為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竊想,中國地大物博,區區樵夫有何能耐讓一處名不見經傳的景點走紅?其後必有大量「推波助瀾」者。

「上面還有一道橋,但這裡應該是觀賞三疊泉的最佳地點了。」

「不往上爬了,太累了。趕快下山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與三疊泉有關的人文景觀、軼事典故為三疊泉增添了不少雅韻,也使三疊泉成為了廬山打卡的第一景,正契合了三疊泉景區的旅遊宣傳語「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然而,在下山後,我們才打聽到是有兩種觀賞三疊泉的角度的,一是站在觀景台上仰望,二是登頂俯瞰。而在這次廬山行的最後關頭,由於怕苦怕累,放棄登頂俯瞰三疊泉,心存不甘,又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登門造訪,只好將偌大的廬山藏於心壑間,偶爾夢遊一回以解心頭之憾。[1]

作者簡介

葉永斌,男,廣東東莞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