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典故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故事,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慶父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叛逆、野心家。


要說起來,慶父其實有着很好的出身,光明的前程。他是魯桓公的庶長子,魯莊公的異母哥哥(魯莊公是正妻所生,以嫡長子身份繼位),在魯國那是一人之下的宗室重臣。但可惜這人野心太大,一門心思就只盯着國君的寶座。魯莊公還活着的時候,慶父就偷偷勾搭上了莊公的夫人哀姜,給他的國君弟弟送了一頂綠帽子。


後來魯莊公去世,因為正妻哀姜沒有兒子,魯莊公的同母弟弟季友就按照莊公的遺命,擁立莊公的庶長子公子斑為魯國國君。這一下子,慶父就更不平衡了:公子斑也是庶長子,憑什麼他能當國君,我就不行?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慶父當即籠絡了一個和公子斑有仇的養馬人,派他去執行暗殺任務。因為有慶父勢力的接應,殺手很順利地得了手——公子斑被暗殺身亡的時候距離魯莊公病逝才僅僅兩個月。殺掉侄兒後,慶父還打算除掉礙事的弟弟季友,季友見勢不妙,只得逃到陳國去避難。


季友一逃,魯國再也沒人能抗衡慶父。無所顧忌的他半公開了和哀姜的情人關係,並和哀姜合謀,擁立哀姜妹妹和魯莊公所生的兒子公子啟為國君,這就是魯湣公。在慶父看來,魯湣公是他所立,自然對他感恩戴德,而且魯湣公又是自己情人的妹妹的兒子,不是外人,應該比較容易控制。但魯湣公本人並不願意當傀儡,更加懼怕心狠手辣的慶父哪天對自己下黑手,所以盤算着召回季友,聯合他的力量對抗慶父。但要怎麼和逃亡在外的季友取得聯繫呢?魯湣公想來想去,決定向當時號稱正義與公理化身的齊國求助。


這個時候,齊國的當家人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富國強兵,齊國國力日漸強盛。當時,北方的戎、狄等遊牧部族經常出兵侵擾中原的一些中小諸侯國,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打着「抵禦外族,驅逐豺狼」的旗號,多次派兵救援這些諸候國。見齊國如此仗義,肯幫忙,那些中小諸侯國紛紛表示願意追隨齊國,服從齊國指揮。由此,齊國贏得了崇高的威望,齊桓公也經常召集諸侯國國君開會共商各國形勢。


魯湣公元年(前661年)八月,齊國和魯國在一個叫落姑的地方召開了一次諸侯國領導人會議。會議期間,魯湣公就請求齊桓公幫忙,把季友從陳國接回來。


「小事一樁,沒問題。」齊桓公痛快地答應下來,並馬上派人護送季友歸國。


「叔叔你終於回來了!侄子一個人勢單力孤,現在有你輔助,就不用怕慶父那個壞蛋了!」叔侄見面以後互訴衷腸,都高興得涕淚交加,然後手牽着手一起回了魯國。


見到魯湣公和季友的親密勁兒,慶父覺得他們一定會對自己不利,趕緊拉攏爪牙,培植親信,魯國朝野迅速形成了「湣公黨」和「慶父黨」兩個水火不容的黨派。兩派勢力互相對峙,明爭暗鬥,魯國的內亂一觸即發。


對於近鄰魯國的動盪局勢,齊桓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關注。就在魯湣公元年的冬天,他叫來大夫仲孫湫,讓他帶一批人去魯國實地考察,掌握魯國政局的最新動態。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仲孫湫很快摸清了情況,回來向齊桓公匯報。


「一切都清楚了,魯國那點亂子都是慶父搞出來的。」仲孫湫言簡意賅地總結道,「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結束的。」


「那要怎麼下手?要不要我們出動軍隊去幹掉他?」


「畢竟是別國內政,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干涉。您放心,慶父這樣亂來,魯國的情況必將進一步惡化,到時魯國人民一定會起來推翻他的。您就等着看他自掘墳墓、自取滅亡吧!」


事實證明,仲孫湫對局勢的判斷非常準確。魯湣公二年,慶父先下手為強,派人害死了魯湣公,季友則再次逃出魯國。


殺掉魯湣公後,慶父索性自立為君。但是紙里包不住火,慶父連續殺害兩個國君的事已經傳遍了魯國,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民眾的憤怒如火山爆發一般不可抑制,慶父在魯國身處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這時,季友也積極在國外活動,各諸侯國都表態不認可慶父的政權,還有的想趁機出兵討伐他。


內外交困,慶父的國君夢轉眼間便宣告破滅,只得倉皇逃往莒國。這邊慶父前腳剛跑,那邊季友後腳就又一次趕回魯國,並擁立了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


魯僖公上台後,很快和季友一起穩定了國內局勢。為了永絕後患,他們重金賄賂莒國,請求將慶父引渡回魯國治罪。


慶父弒君的名聲實在太壞,莒國人本來就不大情願收留他。於是,他們爽快地接受了魯國的財物,派人將慶父遣返回國。


在此之前,一直是慶父壓着季友一頭,趕得季友到處跑,現在為了保命,慶父只得放下臉面,在回國途中托人向季友求情,希望弟弟能饒他一命。


當然,季友不可能答應寬恕這個禍亂國家的罪魁禍首。慶父絕望之下,自縊而死,了結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蓋棺定論,慶父兩次弒君的「罪績」以及「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的流傳,都將他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後來,人們常常用「慶父」比喻給國家帶來重大災難的元兇巨惡、獨夫民賊。一旦某人失盡民心,被廣大民眾認定為「國之慶父」,那這個人倒台、覆滅的日子也就不會遠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