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菜

來自網絡的圖片

廣州菜又稱廣府菜,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粵菜的代表,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此處的廣州府含順德 、南海、番禺,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等地。

廣府菜集南海菜、番禺菜、東莞菜、順德菜、中山菜、五邑菜、深圳寶安等地方風味的特色 ,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2] 。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說,講究菜的氣勢、檔次。具有選料嚴格、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養生保健等特點。

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源自中原 [6] 。如煲仔飯、烤乳豬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燒鵝源自宋朝名菜烤鴨;點心從中原傳到廣東後演變出今天的蝦餃、干蒸燒賣等廣式點心 。在中國,自古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的民間諺語,在2014年12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廣東順德「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

著名的廣府菜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脆皮燒肉、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阿一鮑魚、鮑汁扣遼參、白灼蝦、廣東早茶、椰汁冰糖燕窩、干炒牛河、老火靚湯、廣州文昌雞、煲仔飯、廣式燒填鴨、豉汁蒸排骨、魚頭豆腐湯、菠蘿咕嚕肉、蚝油生菜、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煙筒白菜、魚香茄子煲、太爺雞、賽螃蟹、香芋扣肉、南乳粗齋煲、菜膽燉魚翅、麒麟鱸魚等。

歷史背景

唐代

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源自中原 。隨着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中原移民不斷南遷,尤其是唐宋時期,大量中原和江南移民遷入珠三角地區 [11] ,帶來了「燴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中原飲食風格。形成選料嚴格、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養生保健等特點。

廣州市番禺區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千年魚米之鄉,在屈九與劉璋合著的《家鄉滋味—番禺鄉土美食漫談》中提到,「番禺味」有四「地利」:有山可茶,有水可魚,有草可牧,有田可谷。對「食」,他們講究「不時不食,不鮮不食」,而這種「醃尖」(挑剔),又是自古流傳。

明代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順德建縣,由於臨近作為通商口岸的廣州,商品性農業在這裡蓬勃發展,果基魚塘、桑基魚塘相繼出現,真正開啟了順德富庶一方的歷史。當時的順德「膏壤沃野彌望」,「講飲講食」之風在大良、陳村、龍山等城鎮興起 [12] 。明末清初,番禺縣人屈大均就著有介紹家鄉人文地理的《廣東新語》,因為他特別喜歡吃魚,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對吃魚的講究,例如:「鱭魚頭,鯉魚尾,鰱魚之腹,甘且旨。」 [6] 清代

據史料記載,繅絲業於清代迎來大發展,桑基魚塘成為主流,順德一躍成為「南國絲都」,人們鑑賞美食、研究廚藝的熱情更高,推動了順德廚師烹飪技法的精益求精。清代人梁介香在《鳳城夢遊錄》中寫道,「順德乳蜜之鄉,言飲食,廣州遜其精美。」順德美食的推陳出新,極大地豐富了廣東飲食文化,順德也因此被視為「粵菜發源地」之一,順德菜被奉為「粵菜四系」之一。

自明清以後,外貿日盛,生產進步,商業發達。這些不僅為廣州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是粵菜發展的內在動力。從食材、食法、食制等呈現出的繽紛,我們可以看到廣州飲食的兼容與並包: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清代、在廣州出現一批名菜,烹調方法已達多樣化、善美化,熔粵菜、川菜、蘇菜、魯菜於一爐的「滿漢全筵」(後稱「大漢宴席」)在廣州風靡一時,標誌着廣州菜的烹調技藝達到一個高峰。近代,廣州菜接受西餐的影響,吸收其中的許多烹調技藝,「中菜西做」,或「西菜中做」,或「中西合璧」,都體現嶺南飲食文化得風氣之先,中西交融的價值取向,而同時又使自身更具特色。

上海在五口通商開埠以後,廣東人蜂擁至上海,從事與貿易相關的工作。居滬廣東人,短時間內就猛增至四五十萬;配套的粵菜館成行成市地開辦起來,逐漸征服了上海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尤其是一眾的文人;而文人們在至為發達的商業傳媒上搖筆弄舌,「食在廣州」的名聲就這樣開始不脛而走[1]

參考文獻

  1. 廣州菜,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