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馬忠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魂》是中國當代作家馬忠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魂
那年秋天,我們在農業指揮部一帶(這塊地方,平羅老百姓俗稱農指)揪完沙棗,順路去北武當廟遊玩。公路兩側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和沙丘,因為來來往往拉運泥土和沙石的車輛比較多,所以,一路上塵土飛揚,以至於雖然天氣有些熱,但我們還是不敢開車窗。看着路兩旁的林帶飛速地向着車後面跑過去,我想:如果哪一天這片路旁林帶能夠繼續向着遠處擴展,從而變成無邊無際的林海,那麼,路上的沙塵定會少許多,說不定還會出現一個濃濃的林蔭道呢!
前方的賀蘭山越來越近地壓過來,在它的腳下,我們的小車簡直就像一個快速爬動的帶着硬殼的天牛。在秋日的暖暖光照下,雄渾蒼茫的山腰上瀰漫着一層淡淡的煙霧。每一塊巨石都橫空突兀地飄懸在半空中,更增添了賀蘭山的險峻。但是,不知為什麼,看着眼前的賀蘭山,我的心中逐漸升騰起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滋味。久之,我終於明白,這種滋味,就是豪邁中的一絲荒涼和悽然。是的,賀蘭山太過於光禿禿的了,這麼漫長、這麼高聳入雲的一座山體,竟然很少看到樹木,甚至絕大部分地方都是寸草不生。賀蘭山的岩石,很少像別的地方那些山那樣一塊塊之間有着截然分明的石縫,而是大大小小的石塊都緊密地連為一體,幾乎沒有石縫,因此,整個賀蘭山就顯得渾然天成。那些岩石,有的呈現出白色,有的呈現出青綠色,有的呈現出淡紅色,有的呈現出褐色,每一塊都乾淨得一塵不染。但是,因為草木稀少,這些岩石都赤裸裸地展露在蒼天白雲下。因此有人說,賀蘭山雄渾壯觀有餘,而靈秀不足,這話有道理。也許,正是因為缺少了綠色,尤其是缺少了山泉和瀑布,所以,賀蘭山比起中國南方的山,一點都不美,就像北方的漢子,裸露着硬朗的體魄,冷峻,堅毅,挺拔,但遺憾的是少了點秀氣和嬌媚。
猛地,小車一拐彎,頭掉向南方,沿着賀蘭山腳繼續奔馳。我偶一回頭,驀地,我的眼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山腳下,是一條寬約二十多米的林帶,雖然,山腳下的小草已經呈現出一副枯萎的樣子,但是這些樹木卻顯示着一種旺盛的生機,沒有一棵樹是乾枯的,半綠半黃的樹葉就像一面面小小的彩旗飄揚在山腳下。這條林帶依順着山勢,向南北兩個方向延伸着,看不見頭尾,就好像給賀蘭山圍上了一條黃綠相間的圍裙,又好像給他繫上了一條輕柔的飄帶。我心頭漾起了一種崇敬和感動的情緒。是的,在這降水稀少的大西北的石山上,竟然能夠出現一條人工栽植的林帶,而且長勢喜人,該是多麼難能可貴。
車往前走,一排排巨石出現在面前,巨石面向公路的這一面,大概是用切割機切過了,平平展展的,上面寫着一行鮮紅色的隸體字,大致是駐寧部隊賀蘭山綠化工程示範基地。看到這一行字,本來就對軍隊和軍人懷有特殊感情的我,心中更加湧起了一種雄渾博大的感覺。我感覺,自己就是那些參加賀蘭山綠化工程的部隊中的一名軍人,一種英雄般的瀟灑與驕傲充溢了我的胸膛。我仿佛看到了賀蘭山「萬山綠遍、層林盡染」的壯美圖景。而那排列整齊的葉子黃綠相間的樹木,不正像是身穿迷彩服、威風凜凜的隊伍嗎?風風雨雨,他們一直在痴守等候着荒山披上萬頃碧裝的那一時刻。
很快,我們就到了森林公園。那是我第一次進入森林公園,荒旱的賀蘭山腳下能出現這麼大的森林公園綠,讓我深深地震撼。記得以前每次來到大武口,市區西邊到處都是高低起伏的沙丘和亂石堆,除了生長着星星點點的芨芨草和又低又矮的酸棗樹外,四周幾乎無一棵樹。每逢颳風天氣,黃沙瀰漫着整個城市,尤其是到了冬天,就連市內的樹木上都落滿了黑黑的煤渣,使得外地人來到這兒,總是頭疼身上一身髒。懷着「五湖四海、群策群力,艱苦奮鬥、開創新業,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激揚文化、激流勇進」的石嘴山精神,石嘴山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平整綠化帶132萬平方米,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種植35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萬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個品種、32.1萬株樹木的栽植任務。」如今,面積已達到一萬畝的森林公園,背靠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集觀賞、遊樂、餐飲、休閒於一體,被遊人譽為「戈壁綠洲」、「世外桃源」。
站在北武當廟的山頭上俯視,遠處的市區隱隱約約,在淡淡的秋霧瀰漫下飄渺若仙。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霧氣倒更像農家煙囪里冒出來的炊煙,顯得有些乾燥。我曾去過黃山,那兒整個山中霧氣都是濕漉漉的,置身其中,使人有一種浸潤在瓊漿玉露中的透徹心肺的涼意。可是,這兒霧氣也不淡,卻沒有那種濕漉漉的感覺。看來,武當廟乃至整個賀蘭山還要加大植樹造林和建設水庫的步伐。看看身後,一座座山頭綿綿無盡,一座高過一座,仿佛都在等候着身披綠裝、甘泉滋潤的享受。我知道,若讓整個賀蘭山都披上綠裝,何乎其難,但是,至少,讓賀蘭山從頭到尾每一寸山腳都穿上綠色的鞋子,石嘴山人是能夠做到的。而事實上,他們早就已經在做,並切始終在做這件功蓋千秋的大業了。
當我們順着後山的石階往下走,就看到一隊護林工人正在忙碌地給後山腰上的樹兒刷上白色的石灰。這一排排小樹在清風中身段裊裊,煞是可愛,我知道,它們的每一寸成長,都意味着賀蘭山的變綠變美。
正是這樣一些極其普通的小樹苗,成就了森林公園的華麗現身,成就了高山的秀美和嫵媚,把市區呵護在懷中,賜給城市一片溫潤和靈動。 有人說,綠色是地球之肺,這話不假,而對於一座山來說,更是如此,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在古人筆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我認為,山不在高,有綠則美。因為,只有綠,才能讓山平添一份靈氣,讓大山靈秀神奇。
而那種為了高山的綠化和美化而艱苦奮鬥的精神,那種孕育在山的肌骨中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含蘊,則更是一座山必不可少的靈魂。有了這山魂,那麼,荒山會返青,青山永不老。
大概是2021年6月,我們又一次來到農指一帶遊玩,大姐一家在這裡承包了幾百畝田種植水稻。來到了農指,發現樹木更多了,公路兩側,往日那種塵土飛揚的氣象大大減少。在稻田中間,我驚奇地發現一大片農田裡,是整齊有序的小樹苗,大約有幾十畝吧,不知道是什麼樹,正在吐露嬌艷的嫩芽。我們在樹苗中間挑苦苦菜,我一再叮囑大家,不要傷到了這些小樹苗,這可是無比嬌貴的小精靈啊,將來家園的美妝,就靠它們來描畫。
如今,每當走過武當廟、森林公園、龍泉山莊、賀東莊園沿山一帶,滿眼的翠綠好像給賀蘭山戴上了碧綠的腳環。順着北武當河生態公園一路向東走到星海湖,置身於風光旖旎的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透過湖光迷濛和綠影婆娑遙望賀蘭山,但見「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回到市區,穿梭在翡翠一般鑲嵌於城市各個角落大大小小的公園,滿眼翠綠的秀美正在生動詮釋着什麼是「煤城變美城」。查閱網絡資料得知,石嘴山市「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唯一一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 』稱號的地級市。」身為石嘴山人,一種自豪感置地心口。
是的,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家鄉、為石嘴山市、為我們的城市感到驕傲,但我們更要深深銘記:正因如此,那種為綠化荒山和美化家園而不懈奮鬥的石嘴山精神,那種「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的山魂,需要代代承續。[1]
作者簡介
馬忠華,寧夏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朔方》《回族文學》《黃河文學》《六盤山》《草地》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