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張公輓詞·撫字推循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樓鑰(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啟伯,號攻愧主人,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樓璩第三子。
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及第,授溫州教授,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韓侂胄被誅後,起為翰林學士,拜吏部尚書,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嘉定六年(1213年),卒,諡號宣獻,贈少師。有子樓淳、樓蒙(早夭)、樓潚、樓治,皆以蔭入仕。大定九年(1169年),隨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記敘述途中所聞,寫成《北行日錄》。
“ |
撫字推循吏,論思領從班。 宏才名北闕,高興屬東山。 同歲叨崇篤,比鄰足往還。 舊遊成昨夢,衰涕不勝潸。 |
” |
— [南宋]樓鑰 |
人物生平
樓鑰,出身書香門第,樓璩第三子,母為汪思溫長女。少好讀書,潛心經學[1],融貫史傳,有兄長樓鐊、樓錫,與袁方、袁燮師事王默、李鴻漸、李若訥、鄭鍔等人。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為胡銓所知賞,稱讚他為"翰林才"。初任教官,後調溫州教授。光宗繼位,奏請愛護百姓,保養元氣,提升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樓鑰敢於直諫,無所避忌,就連宋光宗都說:"樓舍人朕亦憚之。"繼遷給事中。朱熹論事忤韓侂胄被罷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寧宗即位,韓侂胄執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顯謨閣直學士,出知婺州,移知寧國府。後告老歸家,家居13年,讀書授徒。韓侂胄被誅後,起用為翰林學士[2],升為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又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卒贈少師,諡號宣獻。
作者藏書
樓鑰學宗朱熹[3],性喜藏書,祖父樓郁家中藏書萬餘卷,築東樓於月湖畔,藏書樓名"東樓"。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貫通經史,酷嗜典籍,如諸子百家、音訓小學諸書,悉究其淵奧。聚書逾萬卷。凡精槧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讎,甚至動員奴婢亦參與校書之事,稱善本者頗多。至晚年為得潘景憲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書,仍轉輾訪求,得而後快,是當今傳世的唯一之本,《崇文總目》中所載只30篇。歷幾十年之聚集,東樓藏書逾萬卷。內有樓鑰隨使金時所撰《北行日錄》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樓鑰名著《攻愧集》一百二十卷。時東樓經常接待讀者:"客有願傳者,輒欣然啟帙以授。"(光緒《鄞縣誌》)。"門前莫約頻來客,坐上見觀未見書。"(樓鑰詩句,王應麟札)。藏書樂於出借給他人觀覽,有願抄錄者,則欣然啟帙以授。其"東樓"藏書,與同邑藏書家史守之稱為"南樓北史"。藏書印有"四明樓鑰"。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東樓藏書終隨改朝換代而漸漸散失。至明末更全數敗落,舊宅多歸王家墩湯氏所有。
視頻
尚書張公輓詞·撫字推循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為何西方有神學、哲學、科學,而中國卻只有經學,搜狐,2016-04-11
- ↑ 古代翰林學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 這個官職的權力很大嗎 ,搜狐,2020-06-09
- ↑ 朱熹十大經典語錄,精闢透徹,蘊含人生智慧!,搜狐,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