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人的軀體·人的義務·人的幸福的觀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對人·人的軀體·人的義務·人的幸福的觀察》,倫理心理學著作。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大·哈德烈著。1749年出版。周輔成編、1987年9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下卷作了選譯。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聯想的理論,證明抽象的道德判斷,經過聯想作用的特殊配合,也有苦樂感、道德感發生。認為,某些心靈的情感,以及由之而發生的行為,如美德和美行,會使自己產生一種愉快的意識和自許,會使他人產生一種無利害關係的敬和愛。通過聯想的理論,用因果聯繫說明倫理問題,得出惡習必有惡果,美德必得善報的思想。指出由於聯想的原故,首先引起我們去愛和恨那些人本身,其後則又借更進一步的聯想作用,去愛和恨那些抽象的與自利無涉的美德或惡習。認為神是一切自然及道德的、完善的、無窮無盡的源泉和無底的深淵。對於一切沉思和聯想就變成了道德屬性,即純粹的道德。本書以生理說明心理,再從心理說明道德和道德觀念是不科學的。但在倫理學史上,首次從心理學角度探究道德和道德觀念,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大·哈德烈(David Hartley 1705—1757),18世紀英國聯想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把聯想學說發展為一種完整的理論,用「同時聯繫」解釋一切心理現象。認為心理現象是與神經現象聯繫起來同時發生的,物質過程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是聯繫規律的基礎。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聯繫和區別、適應社會和讀者的需要、為了檢索和閱讀方便,分為自然和技術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不含藝術作品) 3冊。各冊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
4.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
視頻
對人·人的軀體·人的義務·人的幸福的觀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