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木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定木香,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Beesia calthifolia (Maxim.) Ulbr. 的根莖。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貴州、廣西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及甘肅南部。具有驅風散寒,祛風通絡,止痢之功效。常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寒,無汗,脈浮緊,風濕關節冷痛、屈伸不利,氣血瘀滯之赤白痢。
形態特徵
單葉升麻又名鐵破鑼、山豆根、滇豆根,土黃連,葫蘆七。根狀莖斜,長約達10厘米,粗3-7毫米。花葶高(14-)30-58厘米,有少數縱溝,下部無毛,上部花序處密被開展的短柔毛。葉2-4,長(7-)18-35厘米;葉片腎形,心形或心狀卵形,長(1.5-)4.5-9.5厘米,寬(1.8-)5.5-16厘米,頂端圓形,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密生圓鋸齒(鋸齒頂端具短尖),兩面無毛,稀在背面沿脈被短柔毛;葉柄長(5.5-)10-26厘米,具縱溝,基部稍變寬,無毛。花序長為花葶長度的1/6-1/4,寬1.5-2.5厘米;苞片通常鑽形,有時披針形,間或匙形,長1-5毫米,無毛;花梗長5-10毫米,密被伸展的短柔毛;萼片白色或帶粉紅色,狹卵形或橢圓形,長3-5(-6-8)毫米,寬1.8-2.5(-3)毫米,頂端急尖或鈍,無毛;雄蕊比萼片稍短,花葯直徑約0.3毫米;心皮長2.5-3.5毫米,基部疏被短柔毛。蓇葖長1.1-1.7厘米,扁,披針狀線形,中部稍彎曲,下部寬3-4毫米,在近基部處疏被短柔毛,其餘無毛,約有8條斜橫脈,喙長1-2毫米;種子長約2.5毫米,種皮具斜的縱皺褶。5-8月開花。[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3500米間山地谷中林下陰濕處。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貴州、廣西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及甘肅南部。
性狀鑑別
根莖條狀,斜生,略扁,長可達10餘cm,直徑3-7mm,有數個分枝,節明顯,節間長0.5-1.2cm;表面黃棕色至棕色,有縱直皺紋。鬚根多數,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根莖肉質,易折斷,斷面黃棕色。氣微,味苦、辛。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散熱,清熱解毒。治風熱感冒、風濕骨痛、目赤腫痛、咽喉痛;外用治瘡癤。」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驅風散寒,祛風通絡,止痢。
主治
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寒,無汗,脈浮緊,風濕關節冷痛、屈伸不利,氣血瘀滯之赤白痢。
相關配伍
1、治風寒感冒:定木香25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風濕關節冷痛:定木香、青木香、閻王刺、香樟根各25g。泡酒服。(《貴州草藥》)
採集加工
夏、秋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曬乾。